夜,燕京大学,物理学院,秦风的专属实验室灯火通明。
空气中还残留着一丝淡淡的臭氧味和某种奇异的能量波动余韵,那是他刚刚完成一项复杂理论模型的数值模拟与验证后留下的痕迹。显示器上,最后一行数据完美地拟合了理论曲线,宣告着又一个阶段性难题的攻克。
秦风伸了个懒腰,骨节发出一连串细微的噼啪声。他揉了揉略微有些发酸的眼睛,嘴角却噙着一抹浅淡的笑意。这种攻克难题后的满足感,对他而言,远胜过世间一切珍馐美味。
“搞定!收工!”旁边,作为助手之一的博士生张伟,一个憨厚老实的眼镜男,如释重负地瘫倒在椅子上,夸张地喘着粗气,“秦哥,你这模型……简直不是人脑能想出来的!我光是跟着你核对数据,都感觉脑细胞死了一片又一片,比我导师给我布置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还烧脑!”
另一位协助的博士后林瑶,一位戴着金丝眼镜,气质干练冷静的女性,虽然也面带疲惫,但眼神中却充满了兴奋与敬佩:“秦风,你这个‘时空涟漪的非线性耦合模型’一旦发表,绝对会在理论物理界引起轰动。它对引力波的早期宇宙探测精度,至少能提升两个数量级!”
秦风笑了笑,不置可否。对他而言,这只是万里长征的一小步。他的目光,已经从眼前这小小的胜利,飘向了更远、更深邃的未知领域。
“行了,你们俩也辛苦了,赶紧回去休息吧。数据整理和论文初稿我来弄。”秦Feng摆摆手,示意他们可以下班了。
“那怎么行!秦哥你才是主力,我们就是打打下手,”张伟连忙道,“后续工作我们……”
“服从命令。”秦风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你们明天还有各自的课题要忙,养足精神。我这人习惯一鼓作气。”
林瑶推了推眼镜,深深看了秦风一眼,点头道:“好吧,那你也别太晚。有需要随时叫我们。”她知道秦风的习惯,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就是个不折不扣的“科研狂魔”。
两人离开后,实验室再次安静下来。秦风并没有立刻开始整理数据,而是端起桌上一杯早已凉透的咖啡,走到窗边,眺望着校园里星星点点的灯光。
成功验证了“时空涟漪的非线性耦合模型”,固然可喜,但这更像是一道开胃小菜,勾起了他腹中更深沉的“饥饿感”——对更宏大、更艰难挑战的渴望。
他打开了笔记本电脑,熟练地登录了国际物理学和数学领域的几个顶级预印本网站和学术论坛。ArXiv、ViXra、MathOverflow……他的手指在触摸板上飞快地滑动,目光如鹰隼般扫过一行行标题和摘要。
“引力子质量上限的新约束?有点意思,但不够劲。”
“暗物质的轴子模型新进展?还是在现有框架里打转。”
“拓扑绝缘体中的非阿贝尔任意子?嗯,这个可以留作备选,但不是现在最想啃的骨头。”
他的眉头微微蹙起,似乎对这些在别人看来已经是顶尖难题的课题都提不起太大的兴趣。他需要一个真正的“大家伙”,一个能够让他全力以赴,甚至需要借助“熊猫量子霸王机”那恐怖算力才能撬动的“世界级硬骨头”。
夜深了,校园里的灯光渐渐稀疏,唯有秦风实验室的光芒依旧执着地亮着。
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一篇几年前的综述性文章的参考文献里,一个略显古怪的名词跳入了他的眼帘——“高维潘洛斯阶梯猜想的数值解验证”。
“潘洛斯阶梯?”秦风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好奇。
这个名字他有些印象,源于着名的“潘洛斯三角”和“潘洛斯阶梯”,那是利用视觉错觉构建出的不可能图形,一种在三维空间中无法实现的永恒循环。
他迅速检索起来。
“高维潘洛斯阶梯猜想……由着名物理学家兼数学家罗杰·潘洛斯爵士在一次非正式研讨会上基于其对宇宙结构和计算复杂性的思考而提出的一个推测性问题……其核心在于探讨在超越我们直观感受的更高维度空间中,是否存在某种计算过程或系统状态,会陷入一种类似‘潘洛斯阶梯’的、无法跳出的、无限循环但又在局部看似有序的怪圈……”
“……此猜想的数学表述极为复杂,涉及到非线性动力系统、高维拓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