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的新型复合超导线材!”
“钱教授,张伟师兄,你们理论组的任务,就是对这种‘纳米纤维编织增强’的复合超导材料,在强磁场下的电磁响应行为和磁通钉扎机制,进行全面的理论建模和数值模拟!我需要你们告诉我,什么样的纤维排布方式、什么样的层压结构、什么样的界面特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其临界电流密度和稳定性!”
在秦风清晰而又极具前瞻性的指挥下,“秦之队”的成员们,再次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他们将从那块“神奇抹布”中获得的意外灵感,与秦风提出的“量子围栏”理论和“纳米纤维编织”的构想完美结合,夜以继日地进行着实验方案的优化和工艺参数的探索。
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
时间,在紧张而又充实的科研攻关中,飞快地流逝。
终于,在距离系统任务截止日期还剩下最后一周的时候,一个足以震惊世界的成果,在“秦之队”的实验室里,悄然诞生了!
那是一卷看起来毫不起眼,直径只有不到0.5毫米,长度约有十几米的……银白色金属线材。
但就是这卷看似普通的线材,其内部,却蕴藏着足以改变世界的“黑科技”!
它,就是由“秦之队”采用全新的“多尺度纳米纤维编织与层压复合原位固化(MNW-LCISC)”技术,成功研制出来的、具有特殊微观纤维网络结构的……新型复合常温超导线材——“墨子二号”!
当这卷“墨子二号”超导线材,被小心翼翼地接入到那台经过赵铁柱“魔改升级”的强磁场综合物性测量系统(PPMS)中,进行最终的性能测试时,整个实验室的空气,都仿佛凝固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地盯在主控电脑的显示屏上,连呼吸都下意识地屏住了。
外加磁场强度,从0特斯拉开始,缓缓上升……
1特斯拉……5特斯拉……10特斯拉……
屏幕上,那条代表着临界电流密度的红色曲线,依旧像一根被拉直的钢筋,稳稳地保持在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度——每平方厘米超过一千五百万安培!
“天啊!10特斯拉!Jc超过一千五百万安培每平方厘米!这……这已经比我们之前最好的块状样品,又提升了好几倍了!”李浩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磁场强度,继续上升!
15特斯拉……20特斯拉……25特斯拉……
红色曲线,依旧坚挺!虽然略有波动,但其数值,始终维持在每平方厘米千万安培级别以上!
“25特斯拉了!我的上帝!它……它竟然还能扛得住!”林婉清博士捂着嘴,眼中充满了不可思议的光芒。
磁场强度,逼近30特斯拉!这个数值,已经远远超出了目前商用超导磁体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红色曲线,终于开始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但……它依旧顽强地保持在每平方厘米数百万安培的水平!
“疯了!彻底疯了!”赵铁柱工程师激动得满脸通红,他指着屏幕,语无伦次地喊道,“这……这哪里还是超导线材啊!这简直就是……就是用金刚石搓出来的绳子啊!太……太不可思议了!”
而当最终的测试结果,以一份正式的报告形式,打印出来,摆在秦风面前时,上面那一行行闪耀着金色光芒的数据,足以让任何一个从事超导研究的科学家,都为之疯狂!
“墨子二号”新型复合常温超导线材,在液氮温区(77K)及以上,外加磁场强度高达30特斯拉的极端条件下,其临界电流密度(Jc)稳定超过5x10^6A/2!!!
相比于最初的“墨子一号”块状材料,在同等强磁场条件下,其临界电流密度,提升了……超过一百五十倍!!!
并且,其在强磁场下的超导稳定性(通过测量磁通蠕动速率和失超传播速度等参数综合评估),相比原有材料,也得到了……革命性的改善!几乎观察不到任何明显的磁通蠕动和失超前兆!
“成功了……我们……我们真的……成功了!!!”
当秦风将这份凝聚了“秦之队”无数心血与智慧的测试报告,高高举起,向所有团队成员展示时,整个实验室,瞬间被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尖叫声、以及喜悦的泪水所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