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必须是……足以在某个领域引发“地震”的颠覆性成果!
至于“紧急发表通道”?
呵呵,那更是传说中的存在!
据说,《格物》创刊一百多年来,真正启用过“紧急发表通道”的次数,屈指可数!每一次,都对应着……足以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重大科学突破!
比如,当年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的某些关键性验证论文,比如,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奠基之作……
而现在,他们竟然要为自己这篇……关于“食堂剩饭超导体”的论文,申请这个“传说级”的通道?!
“张院士,李教授,这……这会不会太……太高调了点?”秦风摸了摸鼻子,虽然他对自己这个发现的意义有着绝对的自信,但……直接对标爱因斯坦和DNA双螺旋?这……这压力有点大啊!
“高调?不高调怎么行?!”李荣德教授一拍桌子,吹胡子瞪眼道,“你小子知不知道,你这个发现,比他们那些玩意儿,重要一百倍!一千倍!这可是室温超导体!是开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金钥匙!我们就是要用最高调的方式,告诉全世界——这个奇迹,是我们华夏人创造的!是你秦风,这个燕京大学的大一新生,亲手缔造的!”
李教授越说越激动,唾沫星子喷了秦风一脸,大有“谁敢阻拦我装逼,我就跟谁拼命”的架势。
张承平院士也点了点头,沉声道:“荣德说的没错。这件事情,已经不仅仅是你个人的荣誉,更关系到我们整个华夏在国际科技领域的话语权和……民族自信心!所以,我们必须……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价!”
看着两位老前辈那副“打了鸡血”、“视死如归”的激动模样,秦风还能说什么呢?
他只能……默默地叹了口气,然后……
在第一作者的位置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秦风。
而在通讯作者的位置上,则密密麻麻地排列着一长串……足以让任何一个科研工作者都感到“不明觉厉”、“肃然起敬”的名字——
李荣德,张承平,钱学森,王建国……以及其他十几位参与了此次验证工作的国内外顶级专家!
这篇名为《一种新型有机复合室温超导体的发现、制备、表征及初步机理探讨》的学术论文,在汇聚了数十位顶级科学家的智慧和心血(虽然核心思想和实验数据都来自秦风,但这些大佬们在论文的规范性、严谨性、以及……嗯,“学术逼格”的提升上,还是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经过了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的疯狂撰写、修改、润色、再修改、再润色之后……
终于,以一种……近乎完美的姿态,新鲜出炉了!
……
《格物》期刊,主编办公室。
一位金发碧眼,看起来五十岁左右,气质优雅,眼神中却带着一丝不怒自威的职业女性,正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蓝山咖啡,眉头微蹙地审阅着一份刚刚从“快速通道”提交上来的稿件。
她就是《格物》期刊的总编辑,在国际学术界享有“铁娘子”之称的……伊芙琳·哈特博士。
能让她亲自审阅,并且还是从“快速通道”提交上来的稿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华夏……燕京大学……室温超导体……第一作者……大一新生?”
伊芙琳博士看着稿件首页上那几个刺眼的关键词,以及那个年轻得有些过分的作者名字,她那保养得宜的嘴角,不受控制地抽搐了一下。
她甚至下意识地看了一眼电脑右下角的时间。
今天……不是愚人节吧?
还是说……华夏人集体喝高了,开始说胡话了?
室温超导体?
这个困扰了全世界物理学家近一个世纪的“幽灵”,这个让无数顶尖实验室投入了天文数字般的经费和人力都未能捕获的“圣杯”,竟然……
被一个华夏的大一新生,用……(她还没来得及看实验方法部分,但她已经从一些“特殊渠道”隐隐约约听到了一些……关于“食堂剩饭”的离奇传闻)……搞出来了?!
这……这简直比“上帝亲自降临地球宣布宇宙的尽头是二人转”还要荒谬一百万倍!
伊芙琳博士感觉自己的太阳穴在突突直跳。
她强忍着将这份稿件直接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