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秦风,依旧是那个与众不同的存在。
他拿到试卷后,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急于动笔,而是花了大约一分钟的时间,将整份试卷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扫描”了一遍。他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雷达,迅速捕捉着每一个题目的核心考点、潜在陷阱以及可能的解题方向。
在“高等数学思维碎片”和“解题思路可视化(初级)”的双重加持下,这些在旁人看来艰涩无比的题目,在他眼中,却仿佛变成了一幅幅清晰的思维导图。
“嗯,第一部分的选填,中规中矩,有几个小陷阱,不过不难。”
“这道函数题,可以用构造法,也可以用均值不等式,后者更简洁。”
“这道立体几何,向量法虽然通用,但如果能找到一个巧妙的旋转变换,计算量会大大减少。”
“至于这道压轴的组合计数问题……有点意思,似乎可以引入生成函数的思想,或者用容斥原理的推广形式……”
无数的念头在他脑海中电光火石般闪过,各种解题方案被迅速构建、比较、优化。
一分钟后,秦风的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
他动笔了。
依旧是那支普通的黑色签字笔,但在他手中,却仿佛拥有了某种魔力。
没有丝毫的迟滞,没有片刻的犹豫。
他的笔尖在草稿纸上飞舞,却又不像是在打草稿,更像是在进行一种艺术创作。那些复杂的数学符号,在他笔下如同被赋予了灵魂的音符,流畅而和谐地排列组合,构成一段段精妙绝伦的乐章。
选择题,几乎是扫一眼题目,答案便已了然于胸,直接在答题卡上精准涂抹。
填空题,略作心算,关键步骤在脑海中一闪而过,结果便跃然纸上。
解答题,他的步骤清晰、简洁,却又滴水不漏,直指问题核心。
他的速度,快!
快得不可思议!
快得令人窒息!
坐在他不远处的陈默,此刻正为一道颇为复杂的三角函数化简题而绞尽脑汁,草稿纸上已经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却依旧找不到正确的突破口。他偶尔抬头,想要换换思路,却无意中瞥见了秦风的答题进度。
“唰——唰——唰——”
秦风的卷子,正在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被填满。
陈默的眼睛瞬间瞪大了,嘴巴也无意识地张开,几乎能塞进一个鸡蛋。
“这……这怎么可能?!”他心中狂呼。这才刚开始不到二十分钟吧?看秦风那架势,似乎已经做完了选择填空,开始攻克解答题了!而且,他几乎不怎么在草稿纸上演算,大部分题目都是直接在答题卷上书写步骤!
难道他是在瞎写?
陈默下意识地否定了这个想法。因为他看到,秦风的表情平静而专注,眼神深邃,没有丝毫的慌乱和心虚。那种沉稳的气度,绝不是一个胡乱蒙题的人所能拥有的。
监考的刘国栋老师,此刻正背着手,在教室内缓缓踱步。他经验丰富,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和答题节奏,便能大致判断出他们的状态。
当他走到教室后排,目光习惯性地落在秦风身上时,他的脚步,再次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
上一次校内选拔赛,秦风那惊人的提前交卷,已经让他印象深刻。但那毕竟只是校内选拔,题目难度相对有限。而今天的这份摸底试卷,其难度和题量,都远非上次可比。
然而,眼前的景象,却让他再次感到了深深的震撼。
秦风的笔尖,几乎没有片刻的停歇。
一行行工整而流畅的字迹,一个个精准而优美的数学符号,如同行云流水般,迅速铺满了答题区域。
刘国栋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秦风正在解答的一道解析几何大题所吸引。这道题背景复杂,涉及到椭圆、直线、动点轨迹等多个知识点,计算量极大,稍有不慎便会陷入繁琐的代数运算中,难以自拔。
即便是王明、林雅这样的尖子生,在面对这道题时,也不得不小心翼翼,反复验算。
然而,秦风的解法,却让刘国栋眼前一亮!
他并没有采用常规的联立方程消元法,而是巧妙地引入了参数方程,并利用了椭圆的光学性质,通过一系列精妙的几何变换和代数推演,将原本复杂的问题,化解得举重若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