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陛下不高兴。
很不高兴。
年末将至,四方使臣陆续抵达长安,准备朝贺新年。
然而李道彦办的事儿,让他脸上无光。
可以想见,那些使者表面恭敬,背地里会如何议论。
尤其是高句丽、倭国这些本就心思各异的使臣。
东宫之中,李承乾准备在崇政殿接见高句丽和倭国的使者。
询问了一下时辰,李承乾搁下手上的奏章。
“更衣。”
淡淡吩咐一句,李承乾起身往偏殿走去。
“是。”内侍连忙应声,紧接着便赶紧招呼人跟上。
片刻后,李承乾身着储君常服,端坐于崇教殿主位之上。
李承乾年纪虽轻,但经年累月的处理朝政,跟朝臣们打交道,已然让他养出了不怒自威的气度。
高桓权与犬上三田耜被内侍引入殿中,依礼参拜。
李承乾的目光平静的落在两人身上,扫视过两人之后,目光定在了高桓权身上。
这位高句丽“大对卢”之子,衣着华贵,举止看上去恭顺的很,只是一个人的眼神中带着骄傲,是藏不住的。
“贵使远来辛苦。”李承乾开口,声音清朗:“来人,赐座。”
殿内内侍应声而动。
“陛下近日政务繁忙,特命孤先行接待。”
“你们两国,皆是大唐邻国友邦,尤其是高句丽,与我大唐一衣带水,此番你们前来大唐,孤也是希望,能够增进多方之间的情谊。”
李承乾话语得体,让高桓权与犬上三田耜挑不出任何毛病来。
不过,他们到长安城,最是希望能够见到大唐的皇帝陛下。
只是,最先接待他们的,成了大唐的太子。
虽然也是储君,可是规格上........
高桓权偷偷抬起头来,想要观察一下这位大唐的太子。
但是一抬头,却是敏锐的感觉到,这位大唐的太子看向自己的眼神........并非简单的审视,更像是一种……评估。仿佛在衡量一件物品,或者说,在审视一片未来的疆域。
高桓权心中莫名一紧,连忙垂下眼帘,恭敬应答:“太子殿下言重了。外臣奉命而来,能得殿下接见,已是荣幸之至。”
李承乾微微颔首,不再多言,转而与倭国使者交谈起来,态度依旧温和,却始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
辽东被高句丽占据的土地要拿回来。
倭国.......本土的金山银山铜矿,也是好东西。
眼前这两人,哪儿是什么两国使者,分明就是........
李承乾的嘴角微微一勾。
看的两人更是心惊胆战。
这便是大唐的太子储君吗?
年纪轻轻,气势何等了得.......
这场接见,双方说的也不过都是些场面话,尽到了礼节,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
目送两国使者在内侍的带领下离开崇政殿,李承乾眸光微闪。
内侍上前,轻声请示是否要撤去座次。
李承乾摆了摆手,独自一人依旧端坐在主位之上,崇教殿内一时间寂静无声。
李承乾起身,走到台阶下,轻轻抬起手,指尖在方才高桓权坐过的椅背上轻轻划过。
不甘,倨傲,觊觎........
高句丽.......高桓权。
高句丽还真是有个不得了的王子啊。
“一衣带水……”李承乾低声重复着自己方才说过的话,嘴角却泛起一丝冷峭的弧度。
这两年,苏定方在登州,也小有成效了。
李承乾转身,步履沉稳地走向殿外,秋风卷着落叶拂过汉白玉的台阶。
“再过段日子,该下雪了吧?”李承乾似乎是在询问身边的内侍,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身边内侍闻言,微微躬身。
“殿下,钦天监那边说,约莫十多日之后,会有一场大雪。”
李承乾微微颔首。
“大雪,瑞雪兆丰年啊。”
“不过,长安城里也要多加留意,有大雪,就意味着,长安城里的一些房屋,也要遭殃,让金吾卫多注意一些,提醒百姓们提前加固房屋,及时清理屋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