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又让长孙无忌做了司空。
虽然老狐狸的才能和手段还有功劳,也的确是配得上这个司空的位置。
李世民一手将长孙无忌推向了权臣的位置。
他以为长孙无忌够忠心,反正后继之君,都是长孙无忌的外甥。
天家防叔叔不防舅舅。
毕竟舅舅是外戚。
而叔叔,从血统上算起来,别管排到哪一号了,都有继承权。
长孙无忌辅政也的确够狠,因为李世民活着的时候一句“英果类我”,长孙无忌就直接对李恪下手了。
正月里,长安城各家开始走动,今天在你家摆酒,明日来我家做客。
泾阳王府上的厨房,也没有闲着的时候。
到了初五这天,英国公两口子带着孩子们来了泾阳王府,一家人再次坐在一块吃了顿饭。
一直到上元节过去之后,李复一家人要回庄子上了。
管家连忙开始吩咐着下人开始收拾东西。
李复两口子在书房里,琢磨着长安城这边还有没有什么落下的事情没有处理。
思来想去,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
想不起来,那就是没有。
如今王府家大业大的,也不是样样都记得,主要的事情处置妥当了,剩下的交给手底下的人去折腾吧。
老周走进书房,拱手行礼。
“郎君,夫人。”
“长安城里贴了告示,朝廷发了讣告,说是右卫大将军颉利病逝了。”
“颉利,死了?”李复惊讶了一瞬。
曾经草原上不可一世的人物,给大唐造成了诸多麻烦的人,病死长安了?
“真是令人唏嘘。”李韶感慨了一句。
未央宫寿宴上,颉利还为太上皇献舞呢。
曾经雄踞草原、挥鞭南望的枭雄,最终却以这样一种方式,在异国他乡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
如何不令人唏嘘。
“谁说不是呢,不过,属于突厥的时代已经翻过去了。”李复摇了摇头:“不说也罢。”
“没有了颉利可汗,只有大唐右卫大将军颉利,朝廷会以礼安葬的。”
人死债消,大唐自有大唐的气度。
“咱们三日之后,启程回庄子上吧,庄子上春耕准备,书院开课等事宜,夫君是要露面的。”李韶提议道。
李复微微颔首。
“行,听你的。”
长安虽好,但是总觉得庄子上更自在。
“不过在此之前,还要把青雀的事情给他办了。”李复笑了笑。
魏王李泰,春耕前就藩。
只是眼下,还有一桩要紧事悬而未决。
“倒是还有这样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不把日期定下,等什么时候这件事办妥当,咱们再回去。”李韶说道:“陛下爱子,尤其是对青雀,格外宠爱几分。
这件事断然不会这么容易,哪怕是你提前做足了准备,恐怕还是要拉扯一番呢。”
“说的也是啊。”李复应声。
提起这件事,他心里也有几分犯愁。
李二凤那性子,说他有脾气,他在朝堂上被群臣怼得能一声不吭。
说他没脾气,私底下也没少骂骂咧咧。
尤其是在关乎家人的事情上,那份护犊子的劲儿一上来,什么帝王心术、理智权衡,有时候都得靠边站。
让他放一个十三岁的宝贝疙瘩去千里之外的扬州,哪怕理由再充分,计划再周详,李世民心里那关,也绝不是那么容易过的。
皇宫,立政殿。
殿内气氛凝重,炭盆燃烧的噼啪声清晰可闻。
李泰跪在地毯上。
他刚才将自己想要去扬州就藩的想法跟阿耶和母亲说了。
“青雀,你还小,这种事情不着急。”李世民沉声说道:“莫要胡闹。”
“阿耶,儿没有在胡闹,儿是认真的。”李泰仰起头来,丝毫不畏惧李世民已经不悦的语气。
“认真?你认真什么?你才多大?扬州离着长安城有多远你知道吗?虽说扬州富庶,但是到底与长安比起来,水土气候迥异,官场人情错综复杂。”
“就凭着你看几本农书,就敢妄言去督导农桑?你以为这是你在宫中玩闹吗?!”
他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