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这次来燕京,却不是为了新航线的事。
刚才偶然听到林国富兄妹谈论苏联,他忍不住出声搭话。
徐振邦再次看向林书瑶手中的鞋盒:“这位小姑娘,这鞋子,能给我仔细看看吗?”
林书瑶此时胆气大了几分:“哼,我都已经大学毕业了,才不是什么小姑娘,我看你也没比我大几岁嘛。”
话虽这么说,她还是把鞋盒递了过去。
林国富也想听听这位来自川航、似乎对苏联有所了解的人,能有什么见解。
徐振邦接过鞋子,仔细端详起来。他从材质、做工,到款式、厚度看得非常仔细。
片刻后,他轻轻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将鞋子递还给林书瑶。
“徐先生,您这又是叹气又是摇头的,是什么意思?”林国富心里咯噔一下,沉声问道。
徐振邦看着他们,语气诚恳:“说实话,你们这双鞋,单从质量和做工上看,确实不错,完全达到了国内一些知名品牌的标准,甚至更好。”
“那当然了!”
林书瑶立刻扬起小脸,带着几分骄傲,“阿迪达斯、耐克的很多鞋都是我们家工厂代工的,同样的机器同样的原料,怎么可能会差!”
“原来如此,怪不得做工这么扎实。”徐振邦点点头,随即话锋一转,“但是,问题或许就出在这里。”
他看向林国富,认真地说道:“你们……没去过苏联吧?或者说,对苏联的市场和气候习惯,了解可能不够深入。”
“苏联那边,尤其是我们现在主要贸易的俄罗斯区域,常年寒冷,冬季漫长。”
“他们习惯穿的鞋,是那种高帮、加绒、加厚、防水防滑的长筒靴或者雪地靴,皮质坚韧。”
“只有夏季非常短暂的两三个月,才会穿这种轻便的运动鞋或休闲鞋。”
“你们带来的这种鞋,款式和厚度,恐怕……很难适应那边大部分时间的气候和需求。”
林国富看着手中手中这双自己工厂精心生产的鞋子,怔了怔,仿佛被一盆冷水从头浇下。
自己还真是后知后觉。
只考虑了样式,品质,却连最基础的市场调研都没做扎实!
他竟然忽略了气候和穿着习惯,这天差地别的关键一环!
“我太急躁了,就想着可以打出品牌,通过远东贸易的渠道,让我们莆田的鞋子走出去,竟然忽略了这一点。”
林国富摇头懊恼。
林书瑶也一下子沮丧了起来。
“谢谢您,徐先生。”
林国富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情,真诚地向徐振邦道谢,“如果不是您提醒,我们这冒冒失失地去见秦总,怕是真要闹出大笑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