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亿卢布。
当这个天文数字最终尘埃落定,转入指定的监管账户时,连秦远的心跳都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几分。
对于任何一个苏联普通人而言,这无疑是几辈子都无法企及的财富幻梦。
然而,对于...
一百万卢布!
秦远的指尖微微发颤,他死死盯着叶卡捷琳娜,仿佛要从她脸上看出一丝玩笑的痕迹。可那双灰蓝色的眼睛里没有半分戏谑,只有冷静、笃定,甚至带着一种近乎冷酷的算计。
“你……不是在试探我?”他终于开口,声音低得几乎像是自言自语。
“试探你?”叶卡捷琳娜轻笑一声,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秦远同志,我如果想试探你,根本不会把话说得这么直白。我说出这个价格,是因为??我们已经决定了。”
“决定让我买?”
“决定让你,成为我们在经济改革初期最可靠的合作者之一。”她放下茶杯,目光如刀,“但前提是,你得有这个胆子接下。”
秦远沉默了。
他当然有胆子。任何一个穿越者,在知晓未来历史走向的前提下,面对这种几乎是明抢的机会,都不会退缩。可问题不在胆量,而在风险。
“一百万卢布买下价值千万的工厂……”他缓缓道,“这已经不是低价转让,而是政治交易。一旦泄露,你们这些推动此事的人,会立刻成为众矢之的。”
“所以我们才需要一个外人。”叶卡捷琳娜毫不避讳,“一个既不属于党内派系,又具备足够实力和背景的外人。你来自中国,背后有中方资本的支持,又有在美国的金融履历,最重要的是??你不是苏联人。”
“所以,就算事情败露,你们可以把责任推到‘外国投机者’身上?”秦远冷笑。
“不完全是。”她摇头,“我们不会推卸责任。但我们可以在风暴来临时,把你塑造成‘协助苏联渡过难关的国际友人’,而将内部反对派描绘成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舆论,永远掌握在胜利者手中。”
秦远心头一震。
这女人,不只是个情报局长,更是一个深谙权力游戏的政治操盘手。
她所说的,并非空谈。1991年的苏联,早已千疮百孔,意识形态的凝聚力荡然无存,民众对体制的信任濒临崩溃。在这种情况下,谁掌握了解决经济危机的实际方案,谁就能掌控话语权。
而他,秦远,恰好可以成为那个“方案”的执行者。
“除了啤酒厂,其他资产呢?”他问。
“医院作价三百万卢布,疗养院两百万,招待所打包五百万,亏损工厂视情况而定,最低可至原值百分之五。”叶卡捷琳娜报出一串数字,“全部加起来,在古比雪夫地区,你可以用不到两千万卢布,拿下总估值超过一亿五千万卢布的国有资产。”
秦远闭上眼,脑海中飞速计算。
两千万卢布,在当前汇率下,约合七十万美元。而这些资产一旦私有化,仅啤酒厂一年的产能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