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会在景辰读完一本书后,与他一起讨论书中的内容,分享彼此的感受和想法。
这种亲子间的交流不仅增进了他们的感情,也让景辰在阅读中获得了更多的启示和思考。
每一次,当父亲陈锦松费尽心力,在稿纸上密密麻麻地写完那些对景辰学业至关重要的新知识点后,景辰总会安静且耐心地守在一旁。
他的目光紧紧盯着那字迹未干的稿纸,眼神中满是珍视与期待。
此时的他,仿佛时间都静止了,满心只盼着墨水能快快晾干。
在这等待的过程中,景辰的思绪常常飘远。
他想到父亲在病榻上强撑着身体,艰难书写的模样,心中便涌起一阵酸涩与感动。
他深知,这些看似普通的稿纸,实则承载着父亲对他沉甸甸的爱与殷切的期望。
终于,当他看到稿纸上的墨水逐渐干透,不再有丝毫湿润的痕迹,景辰便会如获至宝般地伸出双手,轻轻捧起稿纸。
他的动作极为轻柔,仿佛手中捧着的是世间最珍贵易碎的宝物。
随后,他会从一旁取出事先准备好的干净塑料袋子,小心翼翼地将稿纸放入其中,仔仔细细地将袋口封好,确保没有一丝缝隙。
之所以如此谨慎,是因为此时正值连绵不绝的梅雨季节。
天空总是湿漉漉的,空气里弥漫着浓重的水汽,仿佛能渗透进每一个角落。
在这样的环境下,若不好好将稿纸包裹起来,稍有不慎,潮湿的空气就会让稿纸受潮,那些父亲亲手写下的宝贵字迹,便可能会晕染、模糊,直至消失不见。
而这,是景辰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
对他来说,这些稿纸,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父亲深沉爱意的具象化体现,他必须要好好保护,让这份爱能一直陪伴自己在求学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父亲陈锦松每天都会坐在火堆旁,认真地拿起景辰的表姐新课本,给景辰抄写新的知识点,父亲陈锦松仔细地翻阅着每一页。
生怕错过每一个知识点,哪怕是一个符号,他都不放过。
遇到新的知识点,他会用一支黑色的钢笔,在笔记本上一笔一划地抄写着课本中的知识点。
他的字写得十分工整,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他的笔触轻柔而有力,仿佛能将书中的知识传递到纸张上。
自景辰的学习因课本差异陷入困境后,陈锦松便开启了一场漫长而执着的“书写征程”
。
每一天,夜幕降临,万籁俱寂之时,他都会拖着被病痛折磨得虚弱不堪的身躯,缓缓坐到那张略显破旧的书桌前。
昏黄的灯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将他消瘦且佝偻的身影,长长地投射在斑驳的墙壁上。
陈锦松就这样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抄写的动作,仿佛不知疲倦。
他的眼神中透着一种异于常人的专注,那目光紧紧锁定在借来的新课本与面前的稿纸之间,手中的笔如灵动的舞者,在稿纸上轻盈跳跃。
每一个笔画,他都写得极为用力,仿佛要将自己对儿子全部的期望,都深深镌刻进这薄薄的纸张之中。
抄写时,他的眉头微微皱起,嘴唇下意识地抿着,全神贯注得如同置身于一个只属于他和那些知识的世界。
身体时不时传来的疼痛,如同尖锐的针,一下下刺痛他的神经,可他却好似全然忘记了这钻心的痛楚。
病痛带来的虚弱与疲惫,在他对儿子的爱面前,似乎都变得微不足道。
他沉浸在抄写的过程中,心无旁骛。
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邻居家传来的欢声笑语,亦或是夜晚蚊虫的嗡嗡声,都无法分散他哪怕一丝一毫的注意力。
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时间仿佛为他停止了流逝,整个世界,只剩下笔尖摩挲稿纸出的沙沙声,以及他沉稳而又坚定的呼吸声。
他深知,自己笔下的每一个字,都是儿子通向知识殿堂的基石,是儿子未来人生路上的希望之光,所以,他甘愿如此,默默付出,永不言弃。
在漫长的黑暗与煎熬中,这个饱经磨难的家庭仿佛被命运之神遗忘在冰冷的角落,承受着无尽的苦难。
父亲陈锦松与姐姐芷妍卧病在床,家中经济捉襟见肘,景辰在困境中艰难求学,每一步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