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的话,厉元朗当然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言下之意,王善坊和肖路远已经偷偷走到一起,提醒厉元朗有所提防。
厉元朗笑眯眯的,并未表态。
他心里清楚,王善坊之前还对自己提出对使用年轻干部,要慎之又慎。
说白了,就是担心年轻人敢想敢干,靠着一腔热血不计后果,很容易捅娄子,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本来,维护干群关系,就是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尤其是在当前南州省的特殊发展阶段,更需要谨慎对待。
厉元朗深知,干部的选拔和任用不仅关乎个人前途,更直接影响到整个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他并不反对年轻干部的培养,但前提是必须确保他们的成长过程是稳健而有序的,而不是在缺乏足够准备的情况下被推上重要岗位。
想到这里,厉元朗的目光微微一凝,语气中透出一丝不易察觉的严肃。
“于海同志,你的提醒很重要。不过,我们也要看到,每个人的意见都有其出发点和立场。王善坊同志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肖路远同志的建议也确实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想法。关键在于,如何找到一个既能推动工作,又不至于引发风险的平衡点。”
于海听出了厉元朗话中的深意,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书记说得对。无论是年轻干部还是老同志,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南州省的发展。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方式方法,确保每一步都走得稳妥。”
厉元朗没有立刻回应,而是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似乎在思索接下来该如何进一步布局。
这次干部调整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如何在常委会上争取更多支持,同时化解潜在的分歧,将是接下来工作的重点。
于海在了解到,厉元朗不想在王善坊与肖路远秘密走近的问题上,浪费时间和精力,而是希望集中力量解决干部调整中的实际问题。
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被放大解读,特别是在当前敏感时期。
与其过度关注人际关系的微妙变化,不如将重心放在如何优化决策机制和提升团队协作效率上。
“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是确保这次干部调整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厉元朗放下茶杯,声音低沉却坚定,“无论是年轻干部还是老同志,只要能为南州省的发展贡献力量,就是我们需要的人才。但前提是,他们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和能力。”
于海听出了厉元朗话语中的分寸感,知道对方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
他不再多言,只是默默点头表示支持。
两人之间的默契无需多说,良好的合作让他们早已学会在关键时刻保持一致。
片刻沉默后,厉元朗慢慢放下茶杯,身体往后靠了靠,说道:“今天是二十八号,我看,明天召开常委会,争取在节前将这件事确定下来,以免节外生枝,弄出乱七八糟的事情。”
担任过多年纪委书记的于海,立刻听懂厉元朗的弦外之音。
再有几天就是黄金周,期间还有个中秋节。
若是节后开会研究决定,很容易让某些官员,尤其是那些深处调整漩涡的人,动歪心思。
大搞送礼那一套,指不定会出现什么意想不到的情况。
节日期间,人情往来频繁,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此机会拉拢关系或者施加影响。
这种行为不仅会干扰正常的干部调整工作,还可能损害整个干部队伍的风气和纪律性。
厉元朗显然对此早有预判,他的提议看似随意,实则深思熟虑。
将常委会提前到节前召开,既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也是为了向所有人传递一个明确信号:这次干部调整不容任何外界因素干扰。
南州不能再出事了。
现在的厉元朗,已然处于风口浪尖之上。
如果你治理下的地方,接二连三不消停。
作为省委书记的他,势必会担负一定的责任,甚至可能影响到他的政治生涯。
因此,厉元朗必须确保这次干部调整的每一个环节都经得起推敲,不能给任何人留下把柄或可乘之机。
于海看着厉元朗那略显疲惫却依旧坚定的神情,心中不禁升起一丝敬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