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他头戴金麟雁翅盔,盔顶的金麟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威风凛凛。
而那把数丈长的陌刀,更是横在身前,刀身宽阔,刀刃锋利,透露出一股无坚不摧的气势。
契合买跟随默啜已久,对大周军中的将领们虽不能说十分熟悉,但也知晓不少。
然而,眼前这个苏姓的将领,他却从未听闻过。
契合买曾听中行说朱葱提起过,有一个名叫苏烈苏定方的人,他是邢国公,曾屡次西征,平定西域,堪称当时大唐最勇猛善战的将领。
只可惜,苏定方早已在数十年前病逝于边境,此后便再未听说过大唐或此时的大周,还有哪个苏姓的将领能有如此显赫的地位。
可如今,面前的这个人不仅身着如此威武的铠甲,手持如此巨大的陌刀,更重要的是,他竟然能统帅这八万大周军,显然绝非等闲之辈。
在契合买的认知中,若要与他一决高下,恐怕只有朔方道行军总管郭澄才有这个实力。
然而,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这决战的关键时刻,竟然会冒出一个苏姓的将领来。
让苏将军感到困惑的人,不仅他自己对此事感到不解,就连八万大周军的各路将领们,心中也都充满了不满和愤恨。
这八万大军虽然都隶属于朔方道,但由于长期驻守边疆,他们实际上更多时候是各自为战,仅仅在名义上受朔方道行军幕府的管辖。
如今要与突厥大军展开会战,在这些将领们的眼中,能够统一指挥他们的,无非就是总管郭澄和副将军崔澄这两个人而已。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战令下达时,西线主力的指挥权竟然被突然交给了从东线赶来的游击将军苏墨麟。
游击将军这个职位,本来就是个杂牌将军,其品阶也不过是正五品下而已。
尽管如此,这里的各路军使、都尉以及校尉们,对于这个苏墨麟却都心有不服。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当接到命令时,竟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对其提出质疑。
这其中的原因并非是因为这些将领们胆小怕事,而是因为护送苏墨麟前来西线的竟然是羽林卫!
羽林卫,那可是天子的亲军,其地位之高、权力之大,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各路将领都心知肚明,在朔方城中有一位天子特使,而苏墨麟能够被羽林卫护送至此,这足以说明他必定是那位天子特使所看重的人物。
虽然这些将领们对苏墨麟心存不服,但他们绝对不敢在羽林卫面前流露出丝毫的诘难之意。
毕竟,羽林卫代表着皇帝的权威,稍有不慎便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更重要的是,羽林孟校尉此次前来,不仅带来了皇帝的圣旨,而且还明确表示天子特使拥有便宜行事之权。
这意味着,如果有人胆敢贻误战机,孟校尉完全可以毫不犹豫地请出圣旨,直接将其斩杀。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各路将领自然不敢对苏墨麟的军令有任何反驳。
毕竟,他们谁也不想成为那把悬在头顶的利刃的下一个目标。
当然,此时的情况也容不得他们有丝毫退缩之意。
突厥大军来势汹汹,如狼似虎,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全线溃败。
而羽林卫的存在,就像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提醒着他们,若有半点差池,后果将不堪设想。
大周军拥有一支规模庞大的骑兵部队,人数多达两万余人。
尽管与突厥的附离狼卫骑兵相比,大周骑兵在战斗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凭借着绝对的兵力优势,完全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苏墨麟深谋远虑,他巧妙地将这两万骑兵部署在大军的两翼。
这样一来,当双方交战时,大周军的骑兵就能迅从两翼动突然袭击,给敌人造成巨大的压力。
而在中军位置,苏墨麟采用了锋矢阵的战术。
他将士兵们组成数个紧密的方阵,以盾兵和陌刀队作为先锋,弓弩手则紧随其后,负责远距离攻击。
在中军大纛的前方,还摆放着大周军的五连强弩,以及抛石车、冲车等强大的攻城器械。
苏墨麟站在一辆高大的战车上,他身姿挺拔,宛如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岳。
他左手紧握着一把锋利的陌刀,右手则高高挥动着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