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珀心:泰斯比哈安魂记
下卷
第五回老掌柜肺虚喘咳珀杏膏润丝路尘
16世纪的波斯伊斯法罕城,丝路驿站“驼铃栈”的老掌柜阿卜杜拉,已年过六旬。他守了这驿站四十年,每日清晨迎着风沙开门,深夜伴着驼铃闭户,常年的风寒与劳碌,让他落下了喘咳的病根。尤其到了秋冬,只要风沙一起,他便咳得直不起腰,痰白而稀,夜里躺卧时喘得更厉害,只能靠着枕头坐到天亮。波斯医者说他是“肺气虚损”,开了些草药,喝了却总觉胸口发堵,不见好转。
这日,伊本·哈勒敦带着商队回到伊斯法罕,特意去“驼铃栈”看望阿卜杜拉。刚进驿站,就听见老掌柜的咳嗽声,沙哑得像被风沙磨过的驼铃。伊本快步走到内堂,见阿卜杜拉靠在羊毛垫上,脸色苍白,嘴唇泛着淡紫,手里紧紧攥着一方旧帕子,帕子上沾着稀痰——这在中医里是“肺肾两虚,气失摄纳”之证。长期风寒犯肺,耗伤肺气,日久及肾,肾不纳气则喘咳不止,痰白清稀。
“阿卜杜拉掌柜,我有琥珀的法子,或许能帮你。”伊本取出随身携带的蜜蜡粉末,又让驿站的伙计去集市买新鲜的杏仁(杏仁在中医里“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正好应对老掌柜的喘咳与常年久坐的便秘)和一罐蜂蜜(蜂蜜“补中润燥”,能缓和杏仁的微苦,助琥珀药力吸收)。
回到厨房,伊本将杏仁去皮尖,研成细泥,与蜜蜡粉末混合,再加入温热的蜂蜜,搅拌成淡黄色的膏状——这膏剂泛着蜜蜡的暖香与杏仁的清香,入口甜润。“每日早晚各服一勺,用温枣椰汁送服,”伊本将膏剂递给阿卜杜拉,“枣椰汁能补气血,和琥珀、杏仁配着,既润肺又补肾。”他还特意嘱咐,夜里睡觉时在床头放一个熏炉,里面撒些蜜蜡碎屑和干燥的苏合香(苏合香“开窍醒神,温通散寒”,能缓解夜间喘憋),让香气伴着老掌柜入眠。
阿卜杜拉半信半疑地服了三日,咳得竟轻了些,夜里能躺卧半个时辰;七日过后,痰量减少,喘憋的症状也缓解了;半个月后,他竟能在清晨站在驿站门口,看着商队进出,不再像从前那样咳得直不起身。老掌柜的妻子笑着对伊本说:“以前他总说胸口像压着块石头,现在总算能喘匀气了!我还按你说的,把琥珀碎屑撒在他的枕套里,他说睡得也安稳多了。”
伊本听了,连忙取出羊皮卷,将“蜜蜡配杏仁、蜂蜜制膏,温枣椰汁送服,治肺肾两虚喘咳”的法子记下,末尾还加了老妻“琥珀枕套”的补充:“伊斯法罕阿卜杜拉氏之妻,传琥珀枕套助眠法,口传于驿站妇人,未载于任何典籍,今录之,供商旅老者参考。”他想起阿维森纳《医典》中虽有“琥珀疗肺疾”的零星记载,却从未有过如此具体的膏剂配方,心中愈发清晰:民间的每一次实践,都是对文献最好的补充。
第六回商队婴孩夜啼苦珀莲饮安稚子魂
16世纪末,伊本·哈勒敦的商队里,多了一个小小的身影——驼夫穆罕默德的妻子,在途经中亚撒马尔罕时,生下了儿子小卡里姆。可小卡里姆自出生后,便总在夜里哭,哭得嗓子都哑了,喂奶也不吃,只有被母亲抱在怀里,听着驼铃的声音才能勉强安静片刻。穆罕默德夫妇熬得眼睛通红,商队里的老妇人说,这是“婴孩惊着了魂”,可做了祈福仪式也不管用。
伊本见小卡里姆哭得可怜,便去查看——孩子小脸憋得通红,小手紧紧攥着拳头,眼角有泪痕,呼吸时带着轻微的急促,这在中医里是“心经积热,心神不宁”之证。婴儿脏腑娇嫩,旅途颠簸、陌生环境的惊吓,导致心经积热,热扰心神,才会夜啼不止。伊本想起自己年少时听西域医者说过,“小儿夜啼,多为心热或脾虚”,小卡里姆的症状,显然是心热所致。
他从行囊里取出最细的蜜蜡粉末,又让伙计去附近的绿洲,采摘新鲜的莲子心(莲子心“清心火,平肝火”,药性温和,适合婴儿)和少量薄荷尖(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能辅助莲子心清热,且气味清香,婴儿易接受)。“穆罕默德,你把莲子心和薄荷尖煮成水,放温后,加一小勺蜜蜡粉末,搅拌均匀,每次喂小卡里姆半小勺,每日三次。”伊本一边说,一边用银勺舀起少许药液,放在鼻尖轻嗅,确保气味不会刺激婴儿。
穆罕默德按伊本的法子喂药,第一晚,小卡里姆只哭了两次,每次哭一会儿就睡着了;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