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曲小说 > 游戏竞技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海珀映潮:岭南辟疫神话录(下卷)

海珀映潮:岭南辟疫神话录(下卷)(1 / 3)

海珀映潮:岭南辟疫神话录

下卷·海珀传薪:岭南药脉的传承与定格

第一回万历大疫·海珀银花破重症

明万历十五年,岭南遭遇百年不遇的大疫。琼山渔村首当其冲,疫气像湿热的雾气,裹着全村——起初是发热乏力,后来发展到咳血、昏迷,连小林(此时已年近六旬)都染了疫,卧床不起。小林的儿子林阿海,接过父亲的陶碗与海珀,成了村里的“护疫人”。他比父亲更懂辨证:此次大疫是“湿热毒重症”,比往日的疫邪更烈,单用海珀燃香已不够,需加清热毒的草药,才能破邪。

阿海先诊了村里最重症的老渔民阿公:面色青紫,咳血不止,舌苔焦黑,脉象洪数——毒邪已入肺腑,若不急救,恐难活命。阿海取来大块的浮海珀(上月台风后捡的,色淡金、松香浓,是“上佳海珀”),碾成细粉,又从后山采来鲜金银花(岭南湿热地常见,清热毒力强)、鱼腥草(海边湿地生,能清肺热),按一钱海珀、三钱金银花、三钱鱼腥草的比例,加水煮成浓汁。“阿公,这药得趁热喝,能把肺里的毒排出去。”阿海一边喂药,一边点燃另一块海珀,混着少量苍术,放在阿公床头——海珀的松香能镇神,苍术的药香能辟秽,双香合璧,助药力发挥。

第一剂药喝完,阿公咳血少了;第三日,他能坐起身喝稀粥,焦黑的舌苔也淡了些;第七日,阿公已能靠在门边晒太阳,只是还有些虚弱。阿海乘胜追击,让村民们按“一户一陶碗”的规矩,每家点燃海珀苍术香,每日三次;再用海珀碎末煮金银花水,全村民众无论染疫与否,都喝一碗——“没染疫的喝了能防邪,染了疫的喝了能助愈”。

村里的孩童阿狗,染疫后高热不退,阿海便把海珀粉磨得更细,混在米汤里喂他,再用海珀碎末贴在他的额头——“孩童脏腑嫩,药要细,量要少,贴额头能退热,不伤及脾胃”。三日後,阿狗的热退了,又能跟着小伙伴去海边捡贝壳。

这场大疫持续了两月,琼山渔村因阿海的海珀疗法,“染疫者十不及三”,成了周边村落的避难所。邻村的郎中赶来请教,阿海笑着说:“不是我厉害,是海珀懂岭南的湿热——它浮在海上,吸了海水的清润,配着山里的金银花,能清能辟,才治得好这重症疫。”他把这“海珀银花方”用炭笔写在自家的木板墙上,旁边画了个小小的海浪记号——这便是《广东通志》记载“万历大疫”的核心实践,没有典籍指引,全靠阿海在生死间摸索出的“湿热重症治法”。

第二回稚子暑疫·海珀蝉蜕护童真

明万历二十年,琼山渔村的孩童们,在盛夏的海边疯玩后,接连得了“暑疫”:发热、烦躁、哭闹不止,有的还伴有抽搐,脉象浮数——这是“小儿暑热疫”,小儿纯阳之体,暑邪易侵入心包,导致心神不宁,既需清热,又需安神,不能用成人剂量的烈性药。

村民赵氏的儿子阿豆,刚满三岁,染疫后哭闹了两夜,嗓子都哑了,赵氏抱着孩子急得直哭,找遍了村里的稳婆,都没法治,只好去求阿海。阿海赶到时,阿豆正蜷缩在赵氏怀里,小脸通红,手脚发烫,一摸额头,烫得像炭火。

“孩子这是暑邪扰了心,得用海珀安神,再加蝉蜕祛风,灯心草利水,三样都要轻量。”阿海说着,取来一小块细磨的海珀粉(比成人用的细三倍),又找来了晒干的蝉蜕(去了头足,只留翅膀,祛风不伤人)、剪碎的灯心草(细如发丝,利水不伤脾),按五分海珀、一钱蝉蜕、一钱灯心草的比例,用温水煮成淡汁,“每次喂两小勺,一日三次,别多喂,孩子脾胃受不住。”

他还特意用红布包了些海珀碎末,系在阿豆的胸口,贴着膻中穴:“这珀贴着心口,暖光能镇住心魂,孩子就不闹了。”赵氏按法子喂药,第一日,阿豆的哭闹轻了,能喝些小米粥;第三日,发热退了,手脚也不烫了;第五日,阿豆已能在院子里追着蝴蝶跑,只是还不敢去海边暴晒——阿海笑着说:“怕些好,说明暑邪退了,心魂定了。”

村里其他有孩童染疫的人家,见阿豆好了,都来求阿海配药。阿海便教大家辨认小儿暑疫的症状:“要是孩子夏天突然哭闹、发热、手脚烫,就是暑邪来了,赶紧用海珀蝉蜕水,比等郎中好得快。”他还让村里的妇女们,夏天多捡些海珀碎末,磨细了装在小布包里,给孩子挂在胸口——“比戴银锁管用,能防暑邪,

最新小说: 啊?我打索伦? 全球病变:活尸狂潮! 雄兵连之武安君 末世:圣母系统被无敌空间制裁了 怪谈摄影师 打工三十年,我携百万资产回九零 活人禁忌2 为了成为英灵我只好在历史里搞事 暴击修仙,从追回青梅开始! 我成了光之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