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汁变为甘酸适中的琼浆,婴儿食后安然入睡。
七、甘酸敛阳,太和护生
巳时整,煮梅鼎突然爆发出万道霞光,鼎身的\"酸甘化阴\"符文化作实体,悬浮在青梅峪上空。符文每旋转一周,便有甜叶与青梅的虚影从云中坠落,触及地面便长成连理植株。整个河谷的植物都呈现酸甘共生之象:梅实半黄半青,甜叶根甘叶酸,连岩石上都渗出甘酸相间的汁液。
远处的观星台上,老梅农带着痊愈的孙儿前来朝拜,孩子手中捧着酸甘二气凝成的水晶;牧场的牧童赶着牛群经过,牛蹄踏处生出酸甘双生花;空中的伯劳鸟群组成巨大的\"敛\"字,翅膀扇动间洒下的不再是酸液,而是甘酸雨露,落在仙子衣袂上,将甜叶纹染成半蜜半碧的色泽。
\"芒种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鸣,三候反舌无声,\"仙子望着悬浮的符文,衣袂随风鼓荡,\"今岁得酸甘二味调和,使'阳浮得敛,阴亏得补'。\"她抬手轻拂,煮梅鼎化作千万酸甘光蝶,飞入家家户户的窗棂,光蝶所过之处,粮仓里的谷物不再酸腐,药柜中的药材不再燥裂,连村童手中的糖人都变成半甘半酸的模样。
结语:甘酸化阴
芒种这一日,甜叶菊仙子以甘酸为秤,称尽天地浮沉;以七情为砣,砣平阴阳偏颇。她深知\"酸多伤脾,甘多壅气\",故以甜叶之甘筑堤,青梅之酸开渠,使酸不伐土,甘不侮木,阴阳相济。当夕阳西下,青梅峪的每颗露珠都映着甜叶与青梅的倒影,仙子轻抚煮梅鼎,默念《太素》:\"甘酸相济,如环无端,此天地敛藏之道,亦人身康泰之要。\"
赞诗曰:
天璇星赤酸盈川,青梅焦腐麦垄烟。
甜灵携鼎调甘苦,玉露分辉锁沸渊。
四情入腑熔金火,七气和神化蜜泉。
且看峪中双生叶,酸敛甘滋岁长妍。
预告:夏至蝉鸣
且说甜叶菊仙子调和芒种酸甘后,正于青梅峪收整煮梅鼎,忽感天际阳气极盛,阴气潜生,空气中弥漫着甜火冲鼻的气息。她仰观天象,见北斗\"天玑\"星红光裹赤,东方七宿的胃、昴二宿云如火焰燃烧——原来十五日后便是夏至节气,届时\"阳极之至,阴气始生\",但今岁木火亢极,恐阳极伤阴,甜不胜火。仙子遂取过以甜叶菊蕊与夏至蝉蜕炼制的\"蝉蜕盏\",盏身刻着\"以甜制火\"卦象,往蝉鸣震天的槐林而去,欲以甜叶之甘凉,调夏至之偏,正是:
夏至阳极火正炎,甜灵恐热伤阴元。
欲知盏中藏何术,且看下回夏至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