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停顿片刻,启动系统深层推演。百万次模拟中,有37%的失败案例源于己方反应过度。沈逸将这些数据重构,生成一组新的行为规范。
“从现在起,蛰伏期增加一条铁律:无论夜莺处于何种状态,除非听到‘引弦’指令,否则任何人不得使用关键技能。”
张昊皱眉:“万一你被秒了呢?”
“那就认输。”沈逸声音平静,“这个战术的前提,是我能活到第七分钟。如果我连这点都做不到,后续所有计划都没有意义。”
第四轮演练开始。这一次,沈逸彻底放权,让系统记录队员的本能反应。夜莺在野区被围剿,血量暴跌至10%,林悦的手指再次悬停,最终没有释放护盾。张昊死死盯着屏幕,直到“引弦”指令传来,才按下技能。
团战爆发,反打成功。
沈逸调出最终数据:技能同步误差从1.2秒压缩至0.4秒,胜率从58%提升至73.6%。
“还不够。”他说,“73.6%的胜率,意味着每三场就有一次失败。我们需要的是压倒性优势。”
他将“诱饵技能包”正式纳入战术主轴,设定夜莺在第六分四十秒释放一次完整的虚假大招动画——不中断,不取消,逼真到足以让任何对手相信这是真正的开团信号。
“他们会冲过来。”沈逸在战术板上划下最后一笔,“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等他们冲过头。”
林悦看着新生成的流程图,忽然问:“如果他们不上当呢?我们浪费了六分钟发育。”
沈逸调出最坏情况推演:即便对手全程按兵不动,我方经济落后8.7%,但视野控制反超12%,且全员技能处于完整状态,可在第八分钟主动发起压制。
“我们不是在赌他们上当。”他说,“我们是在确保,无论他们怎么选,主动权都在我们手里。”
战术板上的“夜莺之诱”终于成型,三阶段清晰划分,每个节点都标注了退出机制与应急方案。沈逸关闭投影,训练舱内的光线随之调暗。
“再练三轮。”他说,“直到你们不用看计时器,也能踩准那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