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安史之乱33(1 / 2)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准备充分的安禄山在范阳发动了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实际上是想要自己夺取天下的叛乱。】

【安禄山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的节度使,这三镇都位于河北境内,也就是说,整个河北 当时基本上都在安禄山的管辖范围内。】

【安禄山反叛后,从河北各州县向长安进发。】

【整个河北都是安禄山管辖的,那还抵抗什么啊,所以,河北的各个州县,但凡是叛军经过的地方,全部投降,安禄山一路势如破竹,直逼长安。】

【安禄山反叛的消息传到长安,所有人大惊失色。】

【安禄山在李隆基心中的形象那是非常好的,所以唐玄宗李隆基在最开始的时候,根本就不相信安禄山竟然会反叛!】

【李隆基觉得这都是那些嫉妒厌恶安禄山的人在诬陷他的好儿子!】

【直到安禄山起兵五六天之后,李隆基再也没办法传信给安禄山,他这才相信安禄山真的叛变了,急急忙忙的找人来皇宫议事,商讨如何平叛。】

【天下太平已久,很多人都根本不懂得如何作战,镇压叛乱,朝廷内外一片哗然。】

【长安的守卫们早就懈怠练兵,别说打仗了,武器都耍不利索,加上吃空饷的事情严重,整个长安都没办法组织起有效的防守。】

【李隆基只能先下令打开库房,拿出钱财招募招募兵士,以保卫长安。】

【在商议如何迎战的时候,杨国忠认为,安禄山不过是一个区区胡将,并且安禄山手下的兵士都是大唐的军队,想要造反的不过是安禄山一个人罢了,他们大唐的军队,才不想跟着安禄山造反呢!】

【大唐的君臣们听了这番言论,只有唐玄宗李隆基信以为真,其他大臣们都很清楚,安禄山就是带着自己的手下反叛大唐了,根本不信杨国忠所谓的军队会将安禄山的头颅双手奉上这种蠢话。】

【不出所料,唐玄宗等人根本没有等到安禄山手下士兵投靠大唐,只能开始想办法部署军队,迎战安禄山。】

【安禄山反叛,那么大唐对于安禄山的任命就再也不作数了,李隆基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防守洛阳,任命自己的第六子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进行东征。】

【此时,唐朝的精锐们都还在外,无法及时回援长安。】

【虽然安禄山一路上势如破竹,但是还是有大唐的忠臣竭力抵抗。】

【叛军行进到荥阳,荥阳太守崔无波奋力抵抗无果,荥阳失守后,崔无波殉难。】

【唐军将领荔非守瑜带领唐军射箭竭力阻挡安禄山的叛军汜水罂子谷,荔非守瑜最后投河殉国。】

【洛阳留守李忄妻、中丞卢奕、采访使判官蒋清烧断了河阳桥,妄图阻止安禄山占领东都洛阳,最后也都是以死殉国。】

{哇哦,原来安史之乱还死了这么多人?}

{我对安史之乱了解最深的大概就是南宋名臣文天祥的《正气歌》中的“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

{安史之乱可是大唐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叛乱,怎么可能没有牺牲者!}

{虽然张巡和颜杲卿确实很出名,但是大唐要是真的就只剩下这么点忠臣,那早就完蛋了好吧!}

{估计殉国的人要比我们知道的,比史书上记载的还要多得多!}

{李隆基是真该死啊!这么多忠臣都死了!}

{要是二凤在这,不得心疼死!}

贞观年间。

唐太宗李世民已经是泪如雨下:“这,这都是我大唐的忠臣良将啊!就这么死了?李隆基你真该死啊!朕的忠臣啊!!”

贞观天团们也都面露哀色,同样都是大唐的臣子,若是他们遇见这样的事情,也会做出的同样的选择。

只是,这原本是可以避免的一场祸事,这都是因为皇帝的昏庸无能、亲近奸佞,才导致了这些人的死亡啊。

这让他们既佩服又惋惜,他们大唐也不是没有忠臣,只是走上高位的都是奸佞,这是一件多么让人痛心的事情啊!!

更不用说这里面提到的更加出名的张巡和颜杲卿,他们都不敢想象到底是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才能比殉

最新小说: 九龙夺嫡:请陛下称皇太女! 穿书七零:我被大佬撩的脸红心跳 快穿系统之戏渣女配想反转 崛起从金融开始 龙御四海 开局随身小世界 武侠之系统带我走上巅峰 进了王府就摆烂!重生娇妾要享福 我都成顶流了,才来熟练度 暮色破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