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年龄,等着跟县衙这帮人的孩子一同上学堂。
宋煊收税的事,早就闹的沸沸扬扬。
除了清淤,便是给县衙的那帮人发放福利。
如今又整出了如此一套。
少有所养,老有所依,死者还能得到安葬,不至于曝尸荒野。
自是让他这个“立地太岁”的威名,弱了三分。
原来宋大官人也是个好官,不光是收税心黑手狠,还有菩萨心肠呢。
最为重要的是,有人已经放出风声来,宋大官人准备要修缮东京城的河道,到时候免不了要雇佣人去干活。
倒是让不少东京城百姓动了心思。
毕竟那帮犯人干活的待遇,这段时间他们早就打探清楚了。
虽然不是日日有肉,可干够一段时间后,便要供应一天三顿饭,就足够吸引人了。
尽管宋代商业发达,但是一般百姓也只是吃两顿饭果腹。
就是不知道宋大官人什么时候动工。
难不成要等收了秋税后,许多人都有空了?
那个时候水位也该下降了,兴许更加容易施工。
有伶俐人去县衙打探消息,避免到时候又是征发徭役。
不仅没有钱,反倒还要搭钱。
齐乐成表示这种事他不清楚,最终要以官府发布的公告为准。
尤其是这种事,绝对不能随便胡说。
许多人都不死心,盼望着宋大官人能够早日颁布公告。
如此,才能安排后续的事。
有人想要从官府这里挣钱,其实更多的便是东京城的这些行会。
宋大官人结账那可是痛快,刚开始一天一结,后来则是五天一结。
就这个结钱速度,便让许多行会翘首以盼。
若是宋大官人主持修缮河道,怕不是要采购更多东西。
他们唯一担忧的就是,官府会不会有“科税”,强行摊派。
可是这种决断终究是在宋煊手中,开封县的百姓若是想要伸冤可以,但是若是想要有吃请到宋煊头上,却苦于没有门路。
宋大官人连樊楼也去的次数少,他不怎么在外面吃。
这倒是让许多人都感觉到奇怪。
因为在大宋,在外面吃一口饭,要比在自家生活做饭便宜许多。
光是烧柴这个损耗,就不是谁都能消费的起的。
司天监周克明被王曙质问,到底会不会下大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