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站在一旁跟王珪一样等着领钱。
王珪则是暗中给他伸了个大拇指,狄青只觉得没帮到十二哥有些不爽。
这帮秃驴还挺能忍的。
狄青相信这个老和尚能看出来他们借高利贷,是没想还的意图,但还是选择息事宁人,真能够能忍的。
排在他们后面的禁军则是有模有样的学习,借贷都是在一千到两千贯之间,没有超出以及低于的。
主要是旁人都不清楚是宋煊的手笔,他们二人也不会主动往外说。
万一坏了宋煊的算计,那就十分不妥了。
然后这帮人包裹里抱着鼓鼓囊囊的金子,一点都不觉得沉,出了大相国寺直接奔着枢密院去了。
王珪其实是见过如此多的金子的,宋煊赚钱后,习惯把一些铜钱兑换成金子方便他携带。
但是其余人都没有见过,自是兴奋不已。
不断的有人询问这钱是不是真的不用还之类的。
王珪让他们都别言语,大街上人多耳杂的。
万一坏了其余兄弟的借贷,怎么办?
咱们吃到肉了,若是害了后面的兄弟不能吃肉。
岂不是把好事办成坏事了?
众人觉得王珪说的对,一路上背着包裹不再言语直奔枢密院。
不光是有人去大相国寺,这种是被分散开去的。
此时枢密院已经排起了几波队伍。
主要是一波一波去,大家可以相互作保。
此时一边交割借贷文书,一边数钱。
因为有的人并不是全都要金子。
虽然要贡献出一半钱财,但是剩下的一半是白得的,看着还是高兴。
如此一来,枢密院把士卒的高利贷给接过去了。
算是变相给他们发福利。
王珪因为拿着金挺很快就交割完毕,直接在一旁看热闹。
他发现另外一旁团团围住,根本就没有排队的样子,于是过去了。
众多禁军围着听人宣讲说是若是不方便带着钱,可以把钱存在他这里。
陶宏在这里耐心讲解,倒是有人忙碌。
每个月会给利息,一般是满月可以取走利息。
这种契约是一式三份,一份自己拿着,一份给他们做账登记,另外一份则是给开封县衙做登记留存,免得将来出了问题。
像这种情况也是极其常见的。
许多富贵人家都是把自己的钱送到大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