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的官员太多了,根本就安排不过来。
以往在基层三年左右就可以调任,如今哪有那么多官职给你去当啊?
尤其是陛下还想要扩招。
进士科都安排不过来,再加上数量更多的诸科官员,那更是八九百人的规模。
“难就难吧,大宋英才何其多也,总会有人考出来的。”
如今科举考试内卷十分严重。
王曾连中三元,吕夷简也是进士出身,都明白考中进士有多么不容易。
可是朝廷不需要那么多的官员。
但是大宋针对官员的厚待,促使许多人想要鲤鱼跃龙门,从而上岸吃上皇家饭。
吕夷简见转移了话题,也就没有了交谈的欲望。
王曾也没多说什么,而是把宋绶的名字给勾上。
如今政坛稳定,对于前朝的定论也该有所记录,宋绶这群文采极好之人,要被调入京师来编修《真宗实录》。
时间眨眼而过。
天圣五年的春闱。
第二场考试是诗赋。
因为许多举子有了前一日的经验,今天倒是不会那么紧张了。
反正得到的消息,便是大家都很难。
那就放心许多了。
若是只有我一个人觉得难,那还考个屁啊?
宋代学子的考试并不与明清一样,蜗居在狭小的号舍当中。
大家都是坐在廊屋里的。
全都是柱子支撑,四周没有墙壁或者木板隔开的简易房子。
如此主司以及其余监考也能第一时间发现有学子想要作弊的心思。
宋煊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依旧是沉稳磨墨,做好考试准备。
举牌子的吏员走了过来,牌子上的试题要求写一首吹律听军声诗。
宋煊眉头微挑。
出自《周礼·春官》:
“太师执同律以听军声,而诏吉凶。“
古人认为,通过音律可预判战事胜负。
如师旷听楚军声知必败。
这出题人倒是有意思。
宋煊把要求抄写在草稿上,倒是也不着急构思。
像这种考试嘛,总是要揣摩一二出题人的心思。
宋煊有些摸不准是想要看歌功颂德的版本,还是激进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