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光阴,如同指间流沙,转瞬即逝。
对于决心已定的叶晓晓而言,这三天既是离开前的最后准备,也是一段内心波澜起伏的沉淀期。
她不再前往那些险恶之地进行近乎自残式的磨砺,而是将大部分时间留在了偏殿和观云台。
白日里,她一遍遍地巩固着自身境界,将近期暴涨的力量细细梳理、打磨,力求在离开前将状态调整至巅峰。
她对金乌真火的掌控越精妙,心念微动间,一缕凝练如赤金丝线的火焰便能随心所欲地缠绕指尖,或化作护身薄纱,或凝为锋芒暗藏的短刃,收放自如,光华内敛。
自身灵力也愈沉静,如同深潭之水,看似平静,内里却蕴含着生死轮转的磅礴力量。
她花了大量时间研读青冥道尊给予的那枚玉简。
云渺界的山川地理、风土人情、宗门势力、修行境界、货币语言……海量的信息如同画卷在她脑海中徐徐展开。
那是一个与青冥天的孤高遗世截然不同的、充满烟火气与纷争的广阔天地。
有王朝更迭,有仙门争斗,有秘境寻宝,也有凡人市井。
这一切,对她这个记忆几乎一片空白、长久居于“仙境”
的人来说,既陌生又新奇,更带着一丝对未知的隐隐不安与期待。
指尖摩挲着那枚古朴的“小乾坤戒”
,神识探入其中不过丈许方圆的狭小空间,一种奇异的踏实感油然而生。
她将一些常用的丹药、几件换洗衣物、以及那两枚至关重要的碎片郑重地放入其中。
这枚戒指,将是她在陌生世界唯一的行囊和依靠。
这三日里,沧溟始终未曾现身。
叶晓晓能感觉到,那股无处不在的、冰冷的注视感,似乎也淡去了许多。
万法源池方向一片沉寂,仿佛那个人彻底融入了那片天地,不再关注她的去留。
这种沉默,反而比直接的反对或叮嘱,更让叶晓晓心中滋味难明。
是失望?是解脱?还是……一丝连她自己都不愿承认的……失落?
她曾不止一次望向主峰之巅,望向那片云遮雾绕的区域,心中有许多疑问,许多连她自己都理不清的情绪,最终却都化作了无声的叹息。
或许,如青冥道尊所言,她之路,终需自己走。
与沧溟之间那笔糊涂账,也只能留待将来再算了。
第三日,黄昏。
夕阳将云海染成一片凄艳的瑰红,如同泼洒的鲜血,又似盛放的彼岸花,带着一种决绝的壮丽。
叶晓晓独自站在观云台边缘,任凭山风吹拂着她的丝和衣袂。
明日便是月圆之夜,离别的时刻即将到来。
就在这时,一道破空之声由远及近,一道青色的流光落在观云台上,化作青冥道尊的身影。
他手中并未持杖,而是托着一个尺许长、通体由某种青色灵竹雕琢而成的剑匣。
“小友。”
青冥道尊面带微笑,将剑匣递了过来,“临别在即,老道别无长物,此剑名为‘流云’,乃早年随手炼制,虽非神兵利器,但胜在轻灵迅捷,真气传导顺畅,且蕴含一丝清风流云之意,御使起来颇省心力,你或有兵器可用,但目前此剑于你下界行走,或可堪一用。”
叶晓晓微微一怔,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她郑重地双手接过剑匣,打开一看,只见一柄长剑静卧其中,剑身细长,泛着淡淡的青色光晕,如秋水,如流云,触手温润,隐隐有清风环绕。
“多谢厚赐!”
她深深一礼。
这柄流云剑,对她而言,不仅仅是武器,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关怀。
青冥道尊抚须笑道:“不必多礼。
此去云渺,前路莫测,望小友谨记三点:一者,守心明性,勿为外物所惑,勿忘本源之道;二者,藏锋敛锐,你事关乎重大,非到万不得已,切勿轻易显露根脚,以免引来觊觎;三者,顺势而为,世事如棋,不必强求,机缘到时,自见分晓。”
“晚辈谨记教诲!”
叶晓晓将这三句话牢牢记在心中。
青冥道尊点了点头,目光望向天边那轮渐渐清晰的明月轮廓,语气变得有些飘渺:“通道开启之地,不在主峰,而在坠星崖。
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