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你的总是写的很大,写的很华彩。但我很想看到那些质朴、无华的故事,我们社内许多编辑同志写评论文章,也这么说,以至于我曾一度以为他们不喜欢你,我感到很焦心……”
“然而,今天来看,其实大家是太喜欢你,所以对你的希望更加高!有许多人扛不住这样的‘希望’,他们碎掉了!”
“而有的人,别人越是希望,他越是能给到更多!余切,你是这样的人吗?”
这话让余切的血都热了,他直言道:“越是朴实的,越需要功夫,我还没有碰到那个足够朴实,又重若千钧的小事情。”
冯木深深的看着他:“如果你碰到了,你就能写得出来?”
“我肯定写的出来!”
鲁孙则透露出一些消息:“茅盾文学奖已经开始评选了,目前正在内部初筛,有些作品得到了公认的好评,有些作品毁誉参半,还有很多人想要走关系,你有没有听过这方面的风声?”余切说:“我最近忙着写评论文章,没有空打听。”
鲁孙和冯木哈哈大笑,再也没有提过这件事情。
这两个老头说的话过于莫名其妙,以至于余切感到有些不对劲,直到他隔了两天,张守任把《文艺报》上一则新闻拿给他看,余切才恍然大悟。
新闻上是“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评选”的幕后趣事,冯木写的。
该奖项评选范围是1982年-1984年这3年期间出版的长篇约450部,以及各地共推荐的作品92部。评委会为此开了数次会议,有一次,地点就在《文艺报》的小会议室——是的,就是余切两天前去过的地方。
这一次评选过程中,巴老本人未能到场,但是通过电话传达了他的想法:
“不要照顾,要艺术精品。”
听到这句话的人是谁呢?
正好是冯木和鲁孙两个人。这也间接代表,他们是评委会不多的成员之一,否则不会写下这篇文章。
茅盾文学奖并不公布具体评委会成员,而只公布评委会主任。众所周知,巴老本人的地位超然,他自然不会接受走关系。
也就是说,冯木和鲁孙两个人,在暗示余切“得到了公认的好评”。
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这是可以想得到的。
即便是余切,他也有些轻飘飘起来,在国内,他有可能拿到最高的文学奖,在日本,他也至少能获得一个提名;如果都能拿到,他将会无可争议的拉开和其他人的差距。
如果历史不发生变动,这种差距将让人终生望尘莫及。
燕大的业余乒乓球王四处出击,打遍全京城高校圈无敌手,余旋风再次名扬校园。只有国手级别的精英运动员,才能压制他,而这时候,他往往会选择打桥牌获胜。
而打桥牌打得下不了台的时候,他会和数学系和物理系的同学打乒乓球。
当两者都无法获胜的时候,余切就会开始写。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