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忍受的沉默氛围,王世民的办公室空着的,大家总是希望有奇迹发现,某一天王世民忽然叼着烟,从外面风尘仆仆回到他的小单间,抽了几根烟之后,忽然出来问:“你们有什么麻烦没解决的?”
他像以前一样拍胸脯:“你等着,我去帮你跑这件事情。”
“什么?难办!没有我办不成的,了不起坐牢而已。”
但这样的日子已经不可能再有。
《十月》刊上面的京城出版社想要为《十月》安排一个新的总编,年级同样不小的张守任荣升副总编,这样新老交替,可以使得这个国内最好的纯文学杂志继续维持其地位,而不会受到动荡。
但余切觉得,出版社实在是太着急了。
很多人都这么觉得,无论怎么安排下一位总编,至少也得等到王总编——这个在最危难时刻居功至伟的人,他彻彻底底的离去之后,再进行安排。
否则岂不是让王世民走得不痛快?
王世民现在的确不能张开眼睛,不能说话,许多探望过的作家可以证实这一件事情,但他万一可以听到什么东西呢?
有天余切来编辑部查看读者们写给自己的信件,他挑了几封写下回信。
恰好,出版社的领导想要安排新任总编,询问余切的意见如何?
“余切,你怎么看?”
“我们《十月》走到今天不容易?不能再这么群龙无主下去了,得有一个主心骨。你觉得谁合适呢?我想要给你说一些人……”
余切略过了这位领导,也越过了《十月》那一条夹在各组之间的长廊,径直把他写给读者的回信放在了空空的总编办公室。那里好似坐着一个人一样,余切笑道:
“我认为还不是时候。”
众人呆呆望着余切,一些人忽然流泪了,《十月》编辑部爆发出响亮掌声。
出版社的领导知道犯了众怒,只好灰溜溜的走开。
日本作家井上靖来华访问,这一次不在京城,而是在沪市,他此前在东京笔会上没有能和巴老顺利进行会谈,这一次他带上了nhk的摄制组,想要和巴老在中国进行会谈。
井上靖成功了,也没成功。
据说是因为巴老身体又差了一些。最近,为了让巴老仍然进行创作,他家里面的人给巴老的轮椅上做了一个刚好能卡进去的木板——在巴老的生命岁月里,这就是他最后的一张书桌了。
因为这种样子并不好看,所以巴老拒绝电视来录制,但答应了文学对谈。
于是,日方只能关闭摄像头,他们又申请是否能拍照?
这次巴老答应了,他被人搀扶着站起来,拍了一张合照。
世纪文学家鲁迅依旧是中日两国都熟知的大人物,这一次的对谈也不免谈到这个人。巴老忽然说在鲁迅的追悼仪式上,巴老参与了鲁迅的抬棺,他是当时抬棺的十六人之一,当时大家还是健壮的中青年,鲁迅的灵堂到公募一共要走十多公里路,从万国殡仪馆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