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在这个年代并没有什么冰箱冰柜,吃剩下的食物,也只能常温保存着,冬天的时候还好,一旦到了春天,夏天和秋天,食物是很容易变质的,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馊吧了,就是酸了,
尤其是大碴子,由于颗粒大,吃完了,即使盛到盆里,一时半会儿也凉不了,始终就是温热着,这样就更容易变质,
所以在这个年代,煮上一锅大碴子,头一天吃的是好的,第二天基本上吃的都是酸的,只不过就是酸的严重不严重的问题,
不严重的,酸极溜的,直接就吃了,酸味太重的时候,用凉水拔一拔,把大碴子里面的汤都洗出去,剩下的就是粒粒分明的大碴子,东北人也称它为大碴水饭,
但无论怎么样,是绝对不可能扔掉的,这个时候的人也没有那么娇贵,吃一点不对劲的东西就坏肚子,只要食物变质的不是特别严重,就啥事都没有,
即使到了九十年代,不少家里的老人还是保持着这种习惯,当时家里边鸡,鸭,鹅,猪养的比较多,
用好玉米粉碎了趣味家禽,煮好的大碴子,酸了,也不舍得喂牲口,更不舍得扔。
这个检查站,谢志刚说了算,他都说现在可以吃了,那大伙当然高兴了,好吃的东西,谁不想立马吃到嘴?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画面,下午两三点钟,整个检查站忙活着在吃饭,
当吃上的时候,就没有人夸这个东西做的多好吃了,因为你要是敢说上分钟的废话,再低头的时候,估计你只能捧着碗里的大碴水饭吃了,酱焖泥鳅,你就别想了,能给你剩点汤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