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控制地亮起。
并非清晰的记忆,而是一种感觉,一段碎片化的……“往昔回响”
:
……温暖的阳光透过舷窗,照亮了桌上冒着热气的咖啡杯,金属杯壁反射着明亮的光斑…………手指划过控制台,触感冰凉而熟悉,上面有一道旧的划痕,是他刚上舰时不慎留下的…………引擎的嗡鸣声平稳而有力,如同战舰的心跳,透过甲板传来,让人感到安心…………某个战友……模糊的面容……笑着说了句什么,递过来一块能量棒……笑声被淹没在舰内通讯的静电噪音中…………一种……思念?对某个遥远、模糊身影的思念,带着淡淡的苦涩和温暖……
这些感觉碎片如同水下的气泡,悄然浮起,又迅破灭。
它们太微弱,太个人化,几乎不携带任何有效信息。
但对于那深度扫描而言,这已经足够了!
它并非要读取他的记忆内容!
它捕捉的是这些感觉碎片浮现时,那意识本身所产生的、极其独特的波动模式!
这种波动模式,与那个古老特征过滤器所寻找的目标,在更深层的、关于“意识拓扑结构”
和“信息处理基频”
的层面上,存在着一种更为根本的、难以伪造的相似性!
尽管这种相似性依旧极其微弱,并被大量人类的、个人的情感信号所覆盖和干扰,但其本质的“纹路”
,却无法完全掩盖!
深度扫描骤然停止。
所有的探测能量如潮水般退去。
静滞舱室内恢复了之前的相对“平静”
,只有维生系统低沉的嗡鸣。
观测者一动不动,仿佛在接收和处理海量的扫描结果。
几秒钟后,冰冷的声音再次响起,这一次,并非对雷恩,而是向着某个更高的层级,或者直接向着那井底的存在汇报:
“深度扫描完成。
目标:样本t-07,编号雷恩。”
“物理层面分析:存在多处异维度能量印记,包括变异型k-7、联邦制式引擎残余、未知活性印记0ga(已沉寂)。
生理状态濒危,处于强制维持。”
“能量特征分析:检测到无法识别的微弱谐波残留,与‘守夜人’协议目标特征库中‘流浪者’相关记录存在极低概率吻合(概率<0001)。
疑似由内部能量冲突或实验干扰产生,可信度低。”
“意识层面浅层诱导:检测到强烈的、个体化的人类情感记忆回响,覆盖层深厚。
意识底层结构分析……受到强烈干扰,无法完成。
现极其微弱的异常共振模式,与‘流浪者’意识特征模型存在难以确认的相似性(相似度<00008)。
结论:人类意识主体占绝对主导,未现明确的非人意识入侵或替代迹象。”
“综合评估:当前证据不足以支持‘流浪者’活动假设。
所有异常均可在‘高负荷实验下的人类样本与异维度能量交互反应’框架内得到合理解释。
建议:维持现有观测序列,提升对样本意识稳定性及能量印记交互的监控等级。
将‘守夜人’协议扫描结果归档,标记为‘低优先级,持续观察’。”
汇报完毕。
观测者似乎接收到了新的指令,微微颔。
它再次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到静滞棺内的雷恩身上,仿佛刚才那场惊心动魄的深度扫描从未生。
然而,在“熔炉”
那浩瀚数据库的最深处,一份新的档案被创建了。
档案的权限极高,与“守夜人”
协议直接关联。
档案名称:“t-07(雷恩)-‘流浪者’低概率关联案”
。
档案内部,记录了刚才深度扫描的所有原始数据,包括那微弱到几乎不存在的谐波残留,以及那被判断为“难以确认”
的意识结构相似性分析。
这份档案被标记为“休眠”
,未被列入任何常规监测列表。
但它确实存在了。
像一个沉睡的火种,埋藏于无尽的数据深渊之中,等待着某个未来可能被再次唤醒的时刻。
强制恢复期中,雷恩对这一切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