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不是现在,郑邦承能用一种平常心来听贺重安的话。让贺重安成功勾起了兴趣。
可以说正事了。
“贺家有一桩产业,做得好一年可以有十万两营生。如果打通北方各府县,一年百万两也不是不可能。愿意让给郑公。”贺重安说道。
郑邦承哈哈一笑。说道:“让我猜猜,应该是煤球吧。你小子,不怀好心。”
贺重安笑道:“郑公觉得,我所说的产业,仅仅是赚钱的产业吗?”
郑邦承听出贺重安话中有话,一时间陷入沉思。
一个仆役进来说道:“大爷,时间到了。要上班了。”
郑邦承说道:“等等。”然后示意奴仆都出去,说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对我们这种人家,钱算什么?真正能成为产业的,其实就是保权位不衰的东西,于我贺家,就是家丁。于宁国公就是枢密院世代相传的位置。”
“自从明宗皇帝到而今,近一甲子,枢密院换了十几个人。但都是开国八公中绕来绕去。是人人皆知的规矩。”
“这才是所谓的产业,这才是郑家真正需要的东西。这也是应该是陛下想让郑家去争的东西。”
太祖太宗是武皇帝,是以掌管天下兵马的枢密使是谁并不重要。因为他们都是给太祖太宗打下手的。但明宗皇帝是文皇帝。难以控制军队,就对军队进行整治。
抬高开国八公,让开国八公轮流执掌枢密院。借开国八公的人脉稳住天下。也是借此将开国八公真正的底蕴,直属亲兵全部给拆了。由明宗身边的人掌管,稳固了京城兵权。
从而成为成例。一直延续。
可以说,枢密院世代相传的规矩,不是规矩,是开国八公股份兑现。
郑家之功勋,是开国之后第一,开疆陆地以千里计,海域以万里计。
到现在也没有撼动这个格局。
要说郑邦承没有想过,那是假的。但他更知道,这与开国八公意味着什么?那可是开国八公的命根子。开国八公一定会与郑家拼命。
有枢密院的位置在,开国八公才是顶级权贵。没有,就是闲散贵族,什么都不是。
“你觉得陛下想让我家去争吗?”这是郑邦承拿捏不准的事情。
“这不是明摆的事情了?”贺重安说道:“天下公认,天下勋贵分两派,开国勋贵,南征勋贵。”
“你觉得陛下知道不知道?”
“你觉得陛下知道了,为什么不做些什么?弥合军中矛盾?”
“比如,让郑家与宁国公府联姻吧?”
贺重安言外之意:这个格局是皇帝有心塑造的。郑家就应该按照皇帝的想法,与开国勋贵势不两立。
郑邦承没有说话,只是轻轻摇头。言下之意,这一点说服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