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带着初夏特有的明澈,穿透枝叶繁茂的香樟树冠,在林荫道上洒下片片跃动的金色光斑。
空气里浮动着青草与暖阳混合的清新气息。
江韵华蹬着自行车,单肩背包随意地挂在车把上,车轮碾过昨夜积下的几片落叶,出细微清脆的破裂声。
今天周六,一个难得不需要穿校服、也不需要为考试绷紧神经的日子。
然而他并非去打球或者游玩,自行车的目的地是哥哥江明华的设计工作室。
许清瑶昨晚消息,说她的科技大赛模型需要参考一些更“前沿”
的设计理念,尤其是结构和空间利用方面。
她脑子里有了个雏形,想在纸上模拟出来,但总觉得欠缺些分量。
江韵华几乎能想象她咬着笔杆、眉头微蹙的认真模样。
他记得哥哥工作室的书架上,似乎有几本国外最新的小型装置艺术和模块化建筑年鉴,那里面或许有她需要的灵感。
推开工作室的玻璃门,一股混合着新打印图纸的油墨味、咖啡醇香以及若有若无木质模型胶水的熟悉味道扑面而来。
工作室不大,但空间利用得极好,分区清晰。
靠窗采光最好的区域放着两张巨大的绘图桌和电脑,旁边的立式灯架还亮着柔和的光;另一侧是材料和模型的陈列区;最里面是一个小小的会客兼茶水间。
此刻,江明华正背对着门口,弯着腰在一个巨大的建筑模型沙盘前仔细调整着什么。
林雪萍则坐在绘图桌旁靠窗的位置,面前摊开几份似乎是习题的资料,手里握着一支红笔,但她的目光却轻柔地落在正在专注工作的江明华身上,嘴角带着一丝恬静的笑意。
阳光正好透过玻璃窗,洒落在她乌黑柔顺的梢和米色的薄毛衣上,也照亮了她指尖旁边一个画了一半的简易写——那似乎是她不经意间勾勒的江明华侧影的轮廓。
“哥!
林老师!”
江韵华扬声喊道,打破了工作室的宁静。
他快步走了进去。
江明华闻声直起身,看到是弟弟,眉宇间的专注舒展开来,露出了笑容:“韵华?今天怎么有空跑我这儿来?没跟同学出去玩?”
他拍了拍手上的微尘。
林雪萍也转过头来,笑容温和:“韵华来了。
快坐。”
她放下红笔,顺势将那张写用习题册不着痕迹地盖上了。
“林老师好,”
江韵华打过招呼,然后看向江明华,直奔主题,“哥,想跟你借几本书。
清瑶她那个科技大赛的项目模型,卡在设计结构上了,想要些前沿点的资料参考,我记得你这里有几本年鉴可能有用。”
“许清瑶?”
江明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对那个有灵气又有主见的校花印象颇深,“行啊,都在那个书架上,你自己去找,编号是按年份的,最新几本在最上面一层。”
他指了指靠墙的胡桃木书架。
“谢啦哥!”
江韵华立刻走了过去,踮起脚在高处翻找起来。
林雪萍看着江韵华专注的背影,轻声对江明华笑道:“许同学那股拼劲儿,真是一点没变。
她找你帮忙,看来是把难题留给自己攻坚,助手只负责跑腿了。”
她语气里带着对优秀学生的赞赏和一丝促狭。
江明华走到林雪萍身边,拿起桌上的一个杯子喝了口水,意有所指地看了眼翻书的弟弟,压低声音但确保江韵华能听见:“这‘跑腿’的活儿,我看有人跑得也挺心甘情愿乐在其中的嘛。”
正在抽书的江韵华手一抖,差点把书掉下来,耳根不由自主地微微烫。
他清咳一声掩饰:“哥,找到了!
这两本应该能行!”
他抽出两本厚重精装、封面极具设计感的年鉴。
“嗯,拿去吧。
别弄丢了就行。”
江明华叮嘱道。
“保证完好无损!”
江韵华抱着书,又看向林雪萍,“林老师,那我们先去忙了?在……在学校器材室那边,她可能已经有了思路,就差这些资料点灯了。”
他有点语无伦次地解释着地点,仿佛器材室是个多么正式的秘密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