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求,只是提醒道:“那也好。记得把湿外套脱下来,免得着凉。图书馆空调凉。”
雨还在下,哗啦啦的声音成了阅览室里唯一的背景音。林雪萍重新埋首于她的专着,偶尔在笔记本上记录下关键点。江韵华和许清瑶则头挨着头,低声讨论着模型的结构,摊开书本,用手指着图纸上的某个细节,时而争辩,时而达成一致。他们之间流淌着一种专注而和谐的氛围,青春的脸庞在灯光下显得格外生动。
大约四十分钟后,林雪萍的手机再次震动,江明华发来消息说他已经到图书馆楼下。她开始收拾东西。
“林老师,您要走了吗?”许清瑶抬起头。
“嗯,明华到了。你们真的不一起?”林雪萍再次询问。
“真的不用了,林老师,谢谢您!我们再整理一下笔记。”江韵华坚持道。
林雪萍点点头,拿起自己的包和伞:“那好,你们也早点回去,别太晚。注意安全。”
“林老师再见!”
看着林雪萍的身影消失在阅览室门口,江韵华和许清瑶对视一眼,都轻轻松了口气。许清瑶压低声音,带着点调侃的笑意:“你刚才是不是特别怕林老师坚持要我们坐明华哥的车?”
江韵华摸了摸鼻子,有些讪讪:“我哥那人……你又不是不知道,跟他和林老师一起,多不自在。”他想象了一下那个画面,觉得自己肯定会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
许清瑶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眉眼弯弯:“瞧你那点出息。”她低下头,继续看图纸,耳根却微微有些泛红。其实,她心里也隐隐觉得,就这样和江韵华两个人待在安静的图书馆里,听着雨声,一起做喜欢的事情,比坐顺风车要自在和惬意得多。
窗外雨势似乎小了一些,但依旧绵密。图书馆的灯光温暖而安静。
林雪萍撑开自己那把勉强能遮住头的小伞,快步走到图书馆门口。江明华那辆熟悉的黑色SUV已经停在雨幕中,双闪灯在灰蒙蒙的雨夜里规律地闪烁着,像一座温暖的灯塔。她小跑过去,拉开车门坐进副驾驶。
一股干燥温暖的空气夹杂着江明华身上淡淡的、像是雨后松木般清爽的气息扑面而来,瞬间驱散了从室外带来的湿冷。
“等久了吧?”江明华侧过身,很自然地伸手帮她理了理被风吹乱、沾了些雨丝的鬓发,指尖温暖干燥。他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带着审视,“脸色有点白,是不是穿少了?图书馆空调太足?”
“还好,就是刚才出来那一小段路淋了点风。”林雪萍系好安全带,感受着车内恰到好处的暖意,和他指尖传来的温度,身心都放松下来,“刚才在阅览室碰到韵华和许清瑶了,也被雨困住了,两个人都淋湿了不少。”
“哦?他们也在?”江明华启动车子,雨刮器有节奏地左右摆动,刮开挡风玻璃上不断汇聚的水流,“这小子,肯定又逞能没带够伞。”他对弟弟的习性了如指掌。
“年轻人嘛,有活力。”林雪萍笑了笑,语气带着包容,“看他们讨论项目很投入的样子,就没勉强他们跟我们车走。”
车子平稳地驶入雨幕,车轮碾过积水路面,发出哗哗的声响。车内播放着舒缓的轻音乐,与窗外的雨声交织在一起。街灯和霓虹在水汽中晕开一团团模糊的光晕,世界仿佛被笼罩在一个与世隔绝的、湿润的玻璃罩子里。
“你的发言稿准备得怎么样了?”江明华一边注意着路况,一边问道。
“框架差不多了,就是有些案例还想再斟酌一下。”林雪萍靠在舒适的椅背上,看着窗外流淌的灯河,“有时候觉得,激发动机这件事,说难很难,说简单也简单。就像许清瑶和韵华做这个项目,不需要太多外部的激励,他们自己就有无穷的内驱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江明华表示赞同,“就像我当初迷上建筑,可以对着一个斗拱看半天,也不觉得累。工作以后,虽然也有很多繁琐的事情,但看到图纸变成现实,那种满足感就是最大的动力。”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韵华那小子,以前对什么都三分钟热度,现在能为了一个项目这么投入,看来是真找到喜欢的方向了。许家那小姑娘,功不可没。”
他的话语里,既有对弟弟成长的欣慰,也有对那段青春情感的隐约洞察与默许。林雪萍听出了这层意思,会心一笑:“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