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区建立“实时通讯机制”,提前十分钟预判能量需求,避免输送延迟;现场执行组则组织队员进行跨维度协作培训,模拟各种突发场景,提升团队的应急配合能力。
调整后的修复工程效率大幅提升。第二周,施工队完成了封印45%区域的屏障铺设,混沌漩涡的隔离罩也升级为“十维复合加固型”,能自主吸收混沌能量转化为运行能源;第三周,封印东侧、南侧的裂痕全部修复完毕,施工重点转向西侧与北侧的高难度区域。
凌月在修复西侧裂痕时,创新出“模块分层嵌入法”——将十维复合防御屏障模块分成三层,先嵌入底层模块稳定裂痕结构,再铺设中层的能量传导模块,最后安装顶层的自主修复模块。这种方法不仅提升了模块的贴合度,还让屏障的整体稳定性提升20%,被委员会推广到所有施工队。
“凌月的方法太实用了!我们之前安装模块总是因为结构不稳定返工,现在用分层法,一次就能成功!”来自土维宇宙的施工队员土岩兴奋地说,他所在的小队用这种方法,提前两小时完成了当天的修复任务。
修复工程进行到一个月时,全维度混沌监测网络传来好消息:维度混沌深渊的混沌能量浓度已从修复前的15%降至5%,封印屏障的能量传导效率恢复至85%,未再出现新的裂痕或泄漏点。十维联盟理事会在总结会议上,对修复委员会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同时决定增派三十支施工队,加快修复进度。
阿木在会议上特别表扬了凌月、金羽、风溪所在的第二施工队:“他们在修复过程中不仅高效完成任务,还创新出实用的施工方法,展现了新一代守护者的能力与担当。希望所有施工队都能以他们为榜样,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修复进度。”
凌月站在施工平台上,望着逐渐被十维复合防御屏障覆盖的封印,心中满是成就感。从十维传承学院的学员,到护卫队预备队员,再到参与如此重要的修复工程,她深刻理解了“平衡守护”的意义——这不仅是技术的比拼,更是信念的坚守与协作的力量。
此时,临时修复基地的实验室里,技术研发组又有了新的突破——他们研发出“十维混沌转化器”,能将吸收的混沌本源能量100%转化为十维平衡能量,输送至十维平衡阵的能源库。“若将这种转化器安装在封印屏障上,不仅能增强屏障的稳定性,还能为联盟提供额外的能源支持。”高研兴奋地说,计划下周将转化器投入试用。
阿木站在核心指挥室,看着屏幕上各施工队忙碌的身影,又望向十维平衡阵传来的能源数据,心中满是坚定。从修复工程的启动,到遇到的各种挑战,再到不断的技术突破与协作优化,十维平衡文明联盟正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各维度文明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属于十维平衡文明联盟的故事,仍在继续。而维度混沌深渊封印长期修复工程的推进,不仅是对多维度平衡的守护,更是对“维度共生”理念的践行——这份跨越维度、跨越挑战、跨越代际的协作精神与守护信念,将永远指引着所有平衡守护者,为多维度宇宙的永续平衡,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