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机引擎的低沉轰鸣穿透云层,舷窗外是燕京灯火璀璨的夜景。
陈羽墨靠在宽大的座椅里,闭目养神,连续高强度运转的神经在短暂的飞行中稍稍松弛。
然而,意识深处关于“羲和”
后续测试节点和电网并网优化的推演从未停止,烛龙的信息如同冰冷的溪水,无声流淌。
车子驶入那处守卫森严的院落时,已是深夜。
夜风带着北方特有的清冽。
林正秘书已在门厅等候,神情恭敬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陈院士,长在书房等您。”
书房内灯火通明,暖意驱散了夜寒。
长并未坐在书桌后,而是站在窗前,望着沉沉的夜色。
听到脚步声,他缓缓转过身,脸上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温和而郑重的笑容。
“羽墨同志,辛苦了。”
他伸出手,用力握了握陈羽墨的手,“坐。”
没有寒暄,没有客套。
长亲自倒了两杯清茶,将其中一杯推到陈羽墨面前,目光沉静地注视着他,开门见山:
“‘羲和’点火成功,功在千秋!
国家,不会忘记功臣。”
“经讨论决定,授予你国家最高荣誉——共和国勋章。”
陈羽墨端茶的手微微一顿。
尽管在专机上已有预感,但亲耳听到这代表国家最高褒奖的称号从长口中说出,心湖深处依旧泛起一丝难以言喻的波澜。
这枚勋章的重量,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长看着他平静无波的面容,眼中欣赏更甚,继续道:“这不仅仅是对你个人贡献的认可,更是对所有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华夏科技工作者的致敬!
是向全国人民宣告,是谁在引领着华夏走向星辰大海!”
“因此,”
长的语气带上了一丝不容置疑的决断,“授勋仪式,将由国家电视台向全国、全世界直播!
让人民看到他们的脊梁!
让世界看到华夏的力量!”
陈羽墨抬起眼,迎上长深邃而充满期许的目光。
那目光里有信任,有托付,更有对华夏未来的无限展望。
他放下茶杯,腰背挺直,声音沉稳而清晰,没有半分推辞或谦逊的客套:
“是,长。
我接受。”
他深知,这已非个人荣辱。
公开身份,走向台前,是使命,亦是责任。
为了凝聚人心,为了震慑宵小,为了那燃烧在庐州西郊的星辰之火能照亮更远的征途。
长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好!
好好休息一晚。
后天,让世界认识真正的陈羽墨!”
翌日,上午十时整。
两条由权威官媒布、格式极其简洁、却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核弹般的快讯,瞬间引爆了所有信息平台!
人民网:
【明日(7月17日)中午12时整,国家电视台新闻频道将全程直播一项重大国家荣誉授予仪式。
敬请关注!
】
新华社:
【明日正午,锁定国家电视台新闻频道!
共同见证国家最高荣誉授予时刻!
向引领华夏攀登科技高峰的先锋致敬!
】
没有姓名!
没有具体贡献描述!
只有“重大国家荣誉”
、“划时代、历史性贡献”
、“国家最高荣誉”
、“科技高峰的先锋”
这几个如同重磅密码般的词组!
然而,这已经足够了!
“最高荣誉?!”
“划时代历史性贡献?是…是昨天点‘太阳’的那位总工?!”
“终于要公开了!
我就知道肯定有幕后大神!”
“明天中午!
必须守着电视!”
全网瞬间陷入疯狂猜测与前所未有的期待之中!
所有讨论都指向了昨天那场震撼世界的点火仪式,指向了那个传说中神龙见不见尾的总工程师!
那个惊鸿一瞥的角落身影,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庐州,翠湖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