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电影从南区守军的准备开始:
德国的汉斯们在镜头前介绍自己的狙击手身份,并一个个炫耀自己在欧战中干掉了多少英国佬和法国佬。
(英法:你礼貌吗?)
威廉上校当即在心中骂娘!
演我是吧,这些信息你不在第一部里放出来,现在放还有屁用呢!
这进一步让他坚信了媒体和情报部门没一个可信的。
电影继续,接下来是美军进城,受到芝加哥人的夹道欢迎。
威廉上校想起芝加哥人前后天上地下的态度,脸部肌肉抽了又抽,不想对此做任何评价。
但观众受此气氛影响,纷纷鼓起掌来。
电影节奏不拖沓,很快就推进到战争开始的剧情。
威廉上校本以为电影会狠狠嘲笑美军的失败,没想到居然不是!
当美军开始进攻后,电影同步换上了一首新的BGM。
BGM一响起就把所有观众的天灵盖给顶飞了,我去,这是什么史诗级战场乐!?
威廉上校指挥时完全没空留意摄影机的机位都在哪,但显然很靠近战场,拍出来的效果让人身临其境,仿佛子弹就从身边掠过!
BGM开头就是一种冲锋陷阵的感觉,到几十秒,女声的吟唱和持续高扬的琴声,伴随着鼓点的层层递进,让人热血沸腾,战争也进入了高潮!
狙击手开枪了,美军在倒下;画面马上转换到守方视角,狙击手也被美军的子弹击中,无声倒地。
威廉上校只觉得太神奇了,明明在他眼里是美军一路败退,经过电影的剪辑后,居然变成了两败俱伤!
尤其是美军撤退后,电影里没有展示军民对峙的场面,而是将镜头对准了似乎获胜的狙击手们。
他们没有欢呼,而是疲惫地问指挥官,再来一波的话,他们需要支援。
然后是指挥官的慷慨激昂,“没有支援了,我们是孤军;北边的英国佬和法国佬?他们不可信。我们损失惨重也只能坚守到底,为了胜利!”
BGM《For The Win》进入尾声。
电影的最后还有彩蛋,画面切到不见硝烟的北区“擂台”。
一名英国士兵和一名法国士兵,肌肉虬结的手臂紧握着装上训练刺刀的春田步枪,正在对峙。
“来啊,狗娘养的!”法国士兵低吼,他一个垫步前冲,突刺狠厉如电,直取英国士兵喉部。
后者格挡迅猛,枪身碰撞发出沉闷的巨响。他没有后退,反而借势绞开枪管,一个欺身突进,刀尖毒蛇般戳向对方心窝,却在最后一厘米骤然停住。
这是一场拼刺刀训练的镜头。
赢下拼刺的英国士兵胸腔剧烈起伏,对着镜头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