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淮月楼那四个精神抖擞的店小二,两人一组,抬着两个沉甸甸的大筐走进席间,筐里满满当当地堆着巴掌大小、用红线束口的红色布袋。
李月兰和万宝娘也笑着上前帮忙,开始挨桌分发,确保人手一个,绝不落空。
这个新奇又大气的点子,自然与李月兰脱不开关系。
她作为未来淮月楼的掌勺人,深知开业聚拢人气的重要性,便向白衡提议搞个“开业同乐”的活动。
白衡对李月兰那些跳出框框的建议接受度奇高,几乎是全盘采纳。
李月兰回家后,便拉着谢文和谢秋芝一起琢磨具体形式。
谢文脑子活络,想到了用珍珠作为奖励的主意,谢秋芝则提议加入优惠券,张图图和谢小花等一群小姑娘便主动接下了缝制袋子的活儿,连夜赶工,这才有了眼前这两大筐凝结了众人心意的红袋子,不过袋子里的珍珠可不是这个时代天然的珍珠,而是淮月楼出资从奇珍坊购买的现代“人造珍珠”。
古代的天然珍珠贵到离谱,一颗最便宜也要几两银子,现代的人工养殖淡水珍珠,个头大、圆度足,一颗批发价也才五块钱,相当于十文钱。
这种批发价极低的古代奢侈品,一定能瞬间引爆今天吃席的每一位的心潮。
此刻,无论男女老幼,无论身份高低,从承景帝、皇后、沈老太君,到齐安、石坚等官员,再到普通的村民和崇实学子,人人都拿到了一个红色的元宝袋。
甚至远在村口大榕树的王老五一家人和在奇珍坊守店的两个小伙子,也都预留了他们那一份。
一种紧张而兴奋的情绪在席间蔓延开来,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自己的手气。
在这种浓烈的氛围下,袋子里珍珠的数量多少、是否抽中了优惠券,其价值本身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更重要的是拆开那一瞬间的惊喜与期待,如同开启一个未知的宝藏。
村宴开盲盒的狂欢,就这样开始了!
“哇!三颗!我摸到了三颗圆溜溜的珠子!” 一个半大的小子第一个叫出声,兴奋得小脸通红,小心翼翼地将珍珠倒在手心展示给同桌人看。
他旁边的一个婶子也打开了袋子,倒出来两颗稍小但光泽不错的珍珠,以及一张小纸条,她不太识字,忙拉着旁边识字的人问:“快,快看看这写的啥?”
那青年念道:“凭此券至淮月楼用餐,所有菜色享八折优惠!婶子!您手气可以啊!”
“哎呦喂!八折!好好好!”婶子乐得合不拢嘴,小心翼翼地把纸条折好塞回布袋里,仿佛已经闻到了淮月楼的菜香。
另一桌,一个崇实学院的学子忽然猛地跳了起来,挥舞着一张红色的纸条,声音都激动得变了调:“免单!是住宿免单凭据!天啊!我可以免费住一晚淮月楼了!”
他的惊呼顿时引来了周围一片羡慕的目光和起哄声。
“我的手气也不差!” 他旁边同窗虽然只摸到一颗珍珠,却也得了一张九折的餐饮券,美滋滋地说:“回头咱们凑一凑,一起去淮月楼打打牙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