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规矩礼仪:由苏嬷嬷亲自教授宫廷礼仪、拜见各府诰命的规矩、如何应对各种场面、以及最重要的——《保密条例》,严禁泄露任何诊病过程中听闻的府内私事,违者严惩不贷。
* 实践观摩:安排女医们轮流到太医院下属的惠民药局观摩学习,接触更多病例。
夏玉溪时常在苏嬷嬷的陪同下,亲临授课堂探望。她并非只是巡视,有时会坐下来听一会儿课,课后与女医们亲切交谈,询问她们的学习困难,分享一些自己调理身体的心得,甚至叮嘱御膳房为熬夜苦读的女医们准备夜宵。她的平易近人、关怀备至,极大地鼓舞了女医们的学习热情,也让她们对这位未来的女主子充满了敬爱之情。
第四步是立规明纪与后勤保障。 夏玉溪深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她亲自参与了女医署章程的制定,条款细致入微:
* 出诊制度:严格凭内务府核发的、写有具体府邸和事由的“出诊牌票”方可出诊,严禁私相授受或未经请示擅自行医。
* 病历管理:要求详细记录每一次诊病的脉案、药方,定期交太医院抽查备案,既为积累经验,也为明确责任。
* 保密铁律:反复强调,严禁以任何形式泄露在各府听闻之事,违者不仅本人将受重惩,保人亦将连坐。
* 待遇与尊严:明确女医的俸禄、休假、晋升渠道,并严令要求各府不得将女医视为普通仆役随意驱使,必须给予应有的尊重。
同时,她对女医署的后勤保障也极为上心。从药材的采购(要求品质上乘)、药柜的设置,到诊床、脉枕等器具的定制,甚至女医们居住环境的改善(要求干净、通风、有独立的书房),她都一一过问,确保她们能安心从业。
初夏时节,万物葱茏,女医署在精心筹备后,终于正式挂牌运作。起初,只有少数几家与皇室关系亲近或家中有急症的官员,试探性地向宫内递了帖子,请求恩赐女医。夏玉溪亲自审阅这些请求,与太医院商议后,选派合适的女医前往。
首次出诊便遇到了挑战。一位郡王府的老太妃久咳不愈,对年轻的女医心存疑虑。女医柳依依不卑不亢,细心诊脉后,发现太妃并非简单风寒,而是年老阴虚所致,开了滋阴润肺的方子,并耐心讲解了日常调养之法。几剂药后,太妃病情大为好转,郡王大喜,亲自上书向皇帝谢恩。
另一次,一位翰林编修的夫人临盆难产,稳婆束手无策,情况危急。女医冯妈妈凭借丰富的接生经验,果断采取措施,最终保得母子平安。编修感激涕零,称颂“皇后娘娘仁德,活我妻儿性命!”
一桩桩成功的案例,如同石子投入湖面,涟漪不断扩大。女医们精湛的医术(尤其在妇科儿科方面)、温和的态度、严谨的作风和严守秘密的操守,迅速赢得了京中官眷的信任和好评。请求恩赐女医的帖子越来越多,从内阁大学士到各部院堂官,乃至一些有头有脸的宗室府邸。
女医署不仅成为了皇帝施恩臣下、稳固人心的重要渠道,也确实解决了许多官员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更安心地为朝廷效力。而夏玉溪所期待的“洞察细微”的作用,也初现端倪。女医们谨守规矩,从不主动打探,但她们专业的关怀和耐心的倾听,往往能赢得内眷的信任。闲谈中,关于某位官员是否孝顺、后宅是否和睦、子弟教育如何、甚至对某些朝政的零星看法等信息,会不经意间流露出来。这些信息经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