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啧啧,他们是真不考虑美观啊】
‘毕竟美神或艺术之神还不存在呢。’
初战失利后,穆大陆的“圆桌议会”总结经验教训,认为主要原因是兵力不足,于是召集人手全力开工,很快便将全部六十三套“圣衣”打造完毕。
由于不存在“奥利哈刚”和“伽马尼恩”,这些“圣衣”的材料全都是石材和“银星砂”,按照原作设定算是青铜圣衣。
它们获取星座之力为穿戴者加持的功能基本正常,最大的问题在于造型——它们极尽还原星座本身的造型而无视穿戴是否方便。
如猫座、公鸡座、骆驼座等有明确四肢和躯干的星座圣衣还好,穿在身上虽然抽象也能接受,到了蚯蚓座、旗鱼座、雀蜂座这种星座,看起来就变得相当诡异,仿佛在出演什么变装综艺。
最离谱的是那些相关概念明确不存在却依旧莫名诞生的星座,它们的名字被“黄金人类”强行根据自身的理解赋予十分抽象的造型。
如“电气机械座”,这件圣衣的造型是站在一朵云上的鸡和螃蟹,也就是“垫气鸡蟹座”。
还有“富士山座”,被雕刻为一座长满柿子树的大山。
总觉得这是我胡乱对“泰坦语”注音惹的祸,但现在也没有什么修改的机会了。
“圆桌议会”原本并没有计划造出这么多种圣衣,“乌龟”、“力士”和“热气球”已经在战斗中验证过它们的作用,要增加战力只需将它们量产即可,但打造出的第二件“圣衣”完全无法像第一件那样获取星座之力,就仿佛前者是一座水坝,将来自“上游”的河水完全截断了一般。
这件事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这种“星座盔甲”被我视为“圣衣”,而圣衣每个星座只能拥有一套,但直接原因的话,打造“星座盔甲”的材料是原本应该飞升天穹成为星座的“黄金人类”,它们既是天空中“星座”的一部分又是被打造出的盔甲,这种状态每个星座只有一个名额,即使依葫芦画瓢打造出第二件这种状态的圣衣,也无法获得星辰之力,必须等待它的“前辈”完全破碎才行。
如果换成其他世界观,圣衣的锻造者们应该会想办法突破瓶颈,但在这个“与泰坦同行”的“黄金时代”,穆大陆的人类代表向泰坦祈祷并询问此事,确定每个星座只能有一件圣衣后便果断放弃,转而开始制定围绕这六十三套圣衣及其穿戴者的,空降讨伐“影之巨人”的计划。
这次,他们成功了。
——
为避免初战时因攻势太过集中而引起围攻的事态重演,在第二次突袭时众多“圣衣穿戴者”选择全面出击:
彼此的能力可以形成配合的星座每五个分为一组,从外围的十二个浮空城同时发起突袭,而有过战斗经验的乌龟、热气球和力士座则机动支援。
黑夜中若只亮起一盏灯,可能会被厌光之物扑灭,但如果同时亮起十二甚至十三盏灯,它们就不得不反过来逃走,即使依旧想发起攻击,也得犹豫下选择哪个目标。
被穆大陆和外围浮空城拉扯分散的大群“影之巨人”直接被打懵了,仿佛无论哪个方向上都有敌人,它们凭本能选择一个发起攻击时,不是被攻击其他敌人的巨人干扰和阻挡就是被未曾察觉的敌人突袭,最终彻底放弃仅有的一丝理智,开始狂暴地攻击面前一切会动的东西,继而引起更大的混乱。
虽然一开始的战况对“圣衣穿戴者”更加有利,但其中大部分人都没有进行过这种规模的混乱战斗,尤其还得同圣衣的“AI”配合,打到后面,尤其是巨人开始发疯地胡乱攻击之后,十二支五人小队也逐渐被打散,在一片混沌的战场上各自为战并逐渐出现牺牲者,甚至“圣衣”都被打碎了数套。
但这次克洛诺斯只是留在穆大陆上看着,没有下场提供任何帮助。
【正所谓‘爱兵如子,用兵如泥’。】蠢系统拽文。
‘首先用法不对,其次现在的情况根本不用加如字。’
虽然这些“黄金人类”拥有“灵魂”和“愿望”,也兴建起众多繁荣的城邦——其中还有不少飞上了天,但本质上依旧是吸纳“黑色混沌”,同深渊之力对抗以免独眼巨人和百臂巨人复苏的“工具”或“武器”,性质上同那些“影之巨人”没什么区别。
之前,塔尔塔罗斯一方在这场对抗中长时间占据着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