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浩站在新领地的高处,俯瞰着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
在稳固军事力量的一系列战斗胜利后,他将目光投向了更为深远的发展层面——经济。
他清楚,唯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才能真正支撑起军事的持续扩张以及政权的稳固统治。
在城镇之中,张浩推行的商业扶持政策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各个城镇里,新成立的商业促进会热闹非凡。
会长李福全正忙得不可开交,他面前挤满了前来寻求支持的商人。
“李会长,您看我这绸缎生意,一直想扩大规模,可就是缺资金呐。”一位绸缎庄老板焦急地说道。
李福全笑着安抚道:“别急,只要你的生意合法合规,有发展前景,商业促进会一定支持你。
按照流程填好这份贷款申请表,我们会尽快审核。
场地方面,我们也在规划专门的商业区,到时候优先给你安排。”
与此同时,在交通建设的工地上,工人们正顶着烈日挥汗如雨。
张浩亲自前来视察,他拍了拍一位工人的肩膀,关切地问:“大伙累不累?”
那工人憨厚地笑道:“不累,张司令,修好了这条路,咱们这的买卖就能做得更远咯。”
张浩看着热火朝天的修路场景,心中满是欣慰。
这些公路一旦修成,将如血脉般连接起各个重要城镇,货物运输和流通将变得更加便捷,商业的繁荣指日可待。
在工业领域,张浩对军工产业的投入力度令人瞩目。
原有的军工工厂里,机器轰鸣,一片繁忙景象。
厂长杜言默兴奋地向张浩汇报:“司令,自从引进了(系统里的)先进生产技术,这武器弹药的生产效率提高了近两倍!
而且质量也大幅提升,您看这新生产的步枪,射程更远,精度更高。”
张浩拿起一支步枪,仔细端详,满意地点点头:“干得好!军工产业是我们军事力量的保障,绝不能掉以轻心。不仅要保证数量,更要注重质量。”
除了军工产业,民用工业也在张浩的推动下蓬勃发展。
纺织厂里,崭新的纺织机器飞速运转,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一匹匹色彩鲜艳的布料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机械厂里,技术工人们正专注地制造着各种机械零件,这些零件将用于农业机械和其他工业设备。化工企业里,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埋头研究,开发着新的化工产品。
在农业方面,张浩组织的农业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
老专家刘教授蹲在田埂上,仔细查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他对围在身边的农民说道:“大伙看,这新的灌溉技术能精准地控制水量,既节省水资源,又能让庄稼长得更好。
还有这农业机械,操作简单,能大大提高劳作效率。”
农民们纷纷围上来,好奇地打量着新的农业机械。
一位老农疑惑地问:“刘教授,这机器好使不?咱庄稼人能学会不?”
刘教授笑着回答:“放心吧,操作很简单,我们会安排专人指导大家。
用了这机器,以后种地就轻松多了,产量还能提高。”
为了保障农民的利益,农产品收购和储备机制也顺利建立起来。
农产品收购站里,农民们排着队,脸上洋溢着笑容。“以前粮食丰收了,价格就往下掉,卖不上好价钱。
现在有了这收购站,咱心里踏实多了。”一位农民高兴地说道。
然而,张浩的发展举措引起了日军的强烈不安。
日军高层将领山本太郎在军事会议上大发雷霆:“这个张浩,不仅军事上屡屡给我们造成麻烦,现在经济上也搞得风生水起。
他的势力若继续这样发展下去,必将成为帝国在华的巨大威胁。”
于是,日军决定采取破坏行动。一支由精锐特工组成的小队,趁着夜色潜入了张浩领地的交通要道。他们携带大量炸药,准备炸毁刚刚修好的一段公路。
负责巡逻的士兵小李隐约听到了异常声响,他警觉地带领战友们悄悄靠近。
借着微弱的月光,他们发现了正在放置炸药的日军特工。
“不好,有敌人破坏公路!”小李低声说道。他迅速向指挥部报告,同时和战友们准备战斗。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