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九年开始,废除贱奴籍到今天的选贡案,其实都是这种癫狂的延续。”
“从漫长的历史来看,我们不怕混乱,因为总会有人站出来收拾旧山河重塑秩序;我们也不怕外敌入侵,西晋两任皇帝被俘,永嘉之乱,五族南下祸乱北方,衣冠南渡;两宋更是把天下都亡了,但依旧有大明重开日月天。”
“但最怕的就是不知道路在何方,没有明确方向,如同一盘散沙,也没有人站出来,告诉所有人、所有集体,路到底在哪里,到底该怎么做,又能做些什么。”
社会各个集体的整体迷惘,都不知道该怎么做,才是最危险的时刻。
戚继光这番话,更加明确的表述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和万民的行为、诉求,完全对立,没有任何共识,以此衍生的矛盾,最终会亡了天下。
“国朝的根本主体还是万民,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国朝根本之间的矛盾,激化到了互不认同的地步,就会造成这种迷茫。”朱翊钧总结了下这次奏对的主题,表述了自己的观点。
戚继光真的很少很少讨论政治,他很多时候都是扮演好一个战无不胜大将军的角色,他也很少说政治上的事儿,平素里在文华殿里,除非涉及戎事,也是一言不发。
在朱翊钧的记忆里,这好像是戚继光第一次对政治、社会矛盾发表自己的看法。
而且一开口,就是亡天下这个话题,戚继光不是不思考,只是不说而已。
“所以,陛下以辽东五间大瓦房为喻,提出了万历维新的五个总目标,臣以为甚善。”戚继光面色终于轻松下来。
他提出的这种迷惘、癫狂,正在逐渐褪色,因为已经有了新的目标,他想明白了这个问题之后,是有些后怕的。
正如他说的那样,他以前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不知道为何,大明就变成了这个模样,万夫一力,自然天下无敌,可是这力气往哪里方向使?没有人能说明白。
陛下给万历维新设立了五个目标,这五个目标,一个比一个难以实现,但总归是看起来有那么一点点的希望。
“这次南下,比之上次,臣感受到最大的变化,就是共识围绕着五个目标,在重新凝聚,比较有趣的选贡案待斩的有两家,也是在南京师范学堂创建的时候,捐了两千银。”
“即便是江南的势要豪右,也对丁亥学制持赞同的态度,只不过,他们的想法是,既然花了钱,也要捞到名声,虽然功利了些,总比之前那种关起门来,只有自己家务事的时候,要强太多太多了。”
“还有这次费利佩要给大明加关税,江南势要豪右,先给他们加了价,一群来讨饭的蛮夷,也敢蹬鼻子上脸了。”戚继光表达了此次南巡,他完全不同的观感。
统治阶级和社会根本的万民之间,逐渐建立了新的共识和认同,这是人心凝聚的直接表现。
革故鼎新,最重要的就是鼎新,你这个鼎是新造的,但它里面究竟装着什么,要讲清楚,讲明白,并且获得天下的认同,就能鼎新。
说得容易,做起来,是陛下十七年如一日的辛劳。
“戚帅看的明白,洞若观火。”朱翊钧一愣,戚继光不说,他还真没注意到,他光顾着杀人了。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