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曲小说 > 穿越小说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正文卷 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正文卷 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6 / 8)

侯于赵不愧是读书人。”朱翊钧放下了手里的书,再次感慨侯于赵这家伙,确实有东西,而且不止一点。

    “那也是跟陛下学的手段。”冯保笑着说道:“腊月二十五,大陛下要在皇极门,见外官、耆老、百姓,近千名随机挑选的各阶层的百姓,在皇极门左右廊,写下自己关切的事儿。”

    “廊庙陈民念,丹墀问政典。”

    侯于赵搞这套办法,不是无缘无故,整套政令,处处都有陛下的影子,尤其是再一再二不再三的规矩,更是陛下一贯以来的做法。

    “咦,你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是。”朱翊钧又打开了书,挑了几篇会议记录,仔细看了看,确实处处都是他这个皇帝的影子。

    比如议有定所,无论是知单还是揭帖,开会的地方,都在县衙,而不是随便某个地方,不报闻朝廷,私自聚集,会被认为谋反坐罪,所以在县衙的拱宸堂开会。

    拱宸堂中的宸,其实就是北极天,也就是中心,其实就是皇帝,拱卫、拥戴皇帝、圣意的意思。

    朱翊钧见外官固定地点在皇极门的左右廊。

    为了让皇帝陛下在松江府也能见到外官、耆老,松江地面专门修了个拱宸殿,如果有陛下有需要,可以在松江府过年,不耽误廊庙陈民念,丹墀问政典。

    为了争取陪都资格,松江府真的做了十分充足的准备。

    比如整个公议会的流程,和廷议很相似,主议人讲议题、参议众人发言议事表态、主议人更具表态主持定议、部分人员解散、其余人员详订细则等等流程,几乎就是照抄了廷议。

    特殊时间,特殊事件,朱翊钧不得不结束廷议制度,把重担扛在了自己肩上,让张居正安度晚年,不代表着朱翊钧已经放弃了廷议,相反,等到张居正身后事确定后,就会重新召开。

    三经厂已经把《深翻》印了两万册,和翻身不同,除了皇帝作序之外,朱翊钧还让看完了这本书的张居正、戚继光为此书作序。

    张居正的评语非常简单:官范也。

    就是当官的典范,当官就好好当官,有个当官的样子,寒窗苦读那么多年,金榜题名,就是为了博一个给别人下跪的资格?

    站着,站在所有人头上,把这个官堂堂正正的做了!

    不要给自己找那么多理由骗自己,大明是官本位,甚至连皇帝都是世袭官,根本没有所谓‘为民无路’这种滑稽的臆想。

    戚继光的评语主要是关于还田:

    还田之后,浙江已经走在了大明的最前方,其商贸之繁荣,和松江府不相上下,百姓安居乐业,天下自然承平,还田可为,天变无殃,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戚继光所说的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出自《尚书》,在京营的锐卒,对这句话都非常的熟悉,这是上报天子下救黔首军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础。

    百姓所希望的,就是陛下所希望的,万民所希冀的事儿,就是老天爷也要遵从。

    天变?狗屁的天变,老天爷不让人活下去,那就在陛下的带领下,万夫一力,把天戳个大窟窿出来!

&nb

最新小说: 五朝首辅,老朱说大明没我得散 三国:我真的只想找死啊 庶民不配当状元?她爷是开国帝师 关山第一侠辽东英雄传 请按剧本来表演 断绝关系?我转身科举成状元! 修真版大明 大明:朱元璋懵,老四千古一帝? 你说要悔婚,我封异姓王你哭什么? 扶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