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乐的确有所忽视,这是事实,可他是为了百姓,裁薪所代表着陛下最重视的劳资矛盾、最在意的穷民苦力。
薪裁所可是最近松江府推行的新政,都是为了穷民苦力的生计,巡抚才在忙中出了一点点的纰漏!
重新修缮,胡峻德不自己揽功,而是把功劳给了所有松江府同僚,不出错,全都是因为同僚们共同努力,才连夜修改,没有耽误今日落成之事。
这就是官僚,八面玲珑是官员的本能,一番话,能把所有人都照顾到。
“行,走吧。”朱翊钧颇为温和的说道:“去文溯阁看看。”
李乐长松了口气,他没注意到的事儿,胡峻德显然注意到了,而且还连夜改了。
迎检这么大的事儿,多少双眼睛盯着,但凡是犯忌讳的东西出现,就绝对不是忽视,而是刻意为之,任何推脱的理由,都是在诡辩罢了。
都是大明人,不用装外宾。
让犯忌讳的东西出现,就是朱翊镠口中的伥鬼,故意做一些恶心人的事儿,来恶心君上,事情不大,计较的话,看起来有些小题大做,不计较,就一直恶心你。
其实不怪李乐没有恭顺之心,文教七令、民生十条,再加上薪裁所刚刚落成,确实把李乐忙昏头了。
而且他当然不会觉得有问题,因为他读书的时候,还没有万历维新,那时候,至圣先师就真的只有一个夫子,大明所有的文庙里,都只供奉夫子,李乐只会觉得理当如此。
陛下提及,李乐心都提到嗓子眼上了,好好的一个文溯阁落成,反倒成了坏事,好在,陛下没有怪罪。
一进文溯阁,朱翊钧就注意到了两幅画像,一副是伊尹,一副是傅说,这两个都是商朝的臣子。
商汤伐夏救民,可是古圣之一,连儒家都不会否认商汤,而伊尹是商汤最重要的谋士,在商汤病逝后,伊尹废太甲,让太甲悔过后,把王位还给了太甲,辅弼兴治,让商鼎盛了起来。
而傅说,是武丁中兴最重要的谋臣,武丁的伯父和父亲在位的时候,殷商就已经非常衰弱了,甚至是有灭亡的可能,在傅说的辅佐下,才完成了中兴。
“为何是这两位?”朱翊钧站在两幅画像前,有些奇怪的问道。
“回陛下,伊尹是有莘国君的奴隶,傅说则是傅岩筑墙之奴隶,彼时傅说没有姓氏,得武丁赐姓氏,才有了傅氏。”李乐面色严肃的说道:“二位都是奴隶出身,但都成了国之重臣。”
“放在文溯阁,则是希望这里可以成为大明的有莘之野与傅岩之地。”
伊尹和傅说都是奴隶,但他们并不是目不识丁,不明事理之人,相传二人在有莘之野耕种与傅岩之地筑城的时候,在庠和序读了书,明白了道理。
学、庠、序,是商朝的学校,学分为了右学与瞽宗,和后来的国子监一样,而庠则是思想教育学校,也就是后来的儒学堂,序则是军事教育学校,也就是武学。
从甲骨文的卜辞记录中看,有不少是与教育相关的卜辞,学制,在商朝的时候已经趋于成熟了,而且连奴隶也有可能接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