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亦名定,亦名三昧。除四禅诸余定亦名定,亦名三昧,不名为禅。”由此观之,禅似那定之皇冠上的明珠,而定却未必都能如禅般闪耀光芒。
《坛经·坐禅品》中提到:“何为禅定?对外,远离一切相状,此乃禅之要义;对内,心不被杂念扰乱,此乃定之精髓。若对外执着于诸般相状,内心必纷乱如麻;若对外能远离相状,内心自然如明镜止水。——外禅内定,此乃禅定之真谛。”从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禅”与“定”虽在侧重点上有所差异,但二者关系之紧密,犹如鱼水,难以严格区分。
实际上,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禅”和“定”就如同双胞胎一般,互相替代使用的情况屡见不鲜,甚至会用其中一个词来替代这两个词连用时的意义。为了叙述之便,在本文中,我们通常不会对这两个词进行严格的区分。那么,“禅”的主要含义究竟是什么呢?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它,我们不妨再参考一些印度和中国佛教文献中的说法,来进行一番深入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