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然的好感。
至于他的最后一个观点,当然也是有迹可循的。
虚境通道对于物质的传输一样有着界限,所有的物质交换都是建立在共同认知基础上的。
换而言之,他们可以引导土著造出魔杖,学会奥斯大陆的魔法,但没法将魔杖扔到对面去,或者将他们不理解的东西从对面偷过来。
曾经有虚境生物向他们扔来了一个“大铁坨子”,后来被帝国皇家海军学院的炮兵工程学院证实,那东西从设计上来看应该是炸弹,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战斗部被替换掉了,发射原理也让人一头雾水。
驳斥完召唤贤者的观点,元素贤者顿了顿,用振奋的语气继续说道。
“诸位,我认为科林亲王开创了一种无与伦比的研究模式!与其像过去一样,扮演一个畏手畏脚的贼,只为了从愚蠢的异界人口袋里偷取一点点可怜的情报,不如直接把他们圈养起来,按照我们的意愿去引导他们发展!我算是想明白了,这不正是建立共同认知的过程吗?”
“况且我们已经证明过了,一群由精神主义者建立的文明,是远比由一群物质主义者建立的文明带来的好处更多的!无论是学术的意义上,还是现实的意义上!”
这句话倒是引发了不少贤者的认同。
他们费尽功夫从虚境背后琢磨出来的“飞舟”,最终被证实就是来自于物质主义者。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这个看起来很了不起的魔导器,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用处。
他们需要消耗大量的魔晶才能让它飞起来,而实际上它的作用却只是一个大号的骡子罢了。
帝国的帆船比它更快还更便宜,也只有在遍地沼泽的北部荒原上,能让它发挥一下作用了。
相反,他们从精神主义者的文明中学到的东西却更多。
如今学邦数以百计的学派,不少理论都是在与虚境的交流中完善的,而这其中更是以源法学派为首。
随着两派贤者的争论,理事会俨然分成了激进和保守两个阵营。
就在这时,附魔学派的贤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议题。
“比起对虚境本身的争论,我其实对论文中署名的那个‘魔导科学实验室’更感兴趣。还有那位科林殿下提到的‘科学’,我认为这是一种很新颖的观点,并且这一观点给我麾下不少魔法师带来了启发……虽然他们并不是从事虚境研究的。”
顿了顿,他看向众人,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继续阐述他在深入了解之后的发现。
“我阅读了科林殿下课堂上的一些讲义,他所教的东西虽然与魔法无关,但其向学生们传授的实证主义精神以及所谓凡人的智慧,恰恰可以用来辅助、甚至优化我们的魔法研究。”
“比如,用他的数学工具——也就是那个微积分来计算附魔符文的最优结构,可以很方便地减少魔力在流转环节的不必要损耗。再比如他关于力场的理论,对于我个人钻研精神力的本质也有着相当大的启发。或许我们的精神力其实也可以解释为一种特殊的‘力场’。”
“力场?我看不如叫操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