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t;陈词长传又如何,白骨青灰皆我&0t;
这一句,苏婉清几乎是颤抖着唱完的。
她抬手轻抚脸颊,一滴晶莹的泪珠顺着指尖滑落,在灯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凄楚的光芒。
当林月白的嗓音陡然拔高,唱出&0t;乱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0t;时,整个白金瀚的空气仿佛都为之一震。
她的声音如同利剑出鞘,带着玉石俱焚的决绝,刺破了先前沉重的氛围。
&0t;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
&0t;
这十四个字如同惊雷炸响,在每个人心头掀起惊涛骇浪。
朱元璋猛地站起身,龙袍下摆带翻了案几上的茶盏都浑然不觉。
这位见惯生死的开国君主,此刻竟微微颤抖起来——他想起了当年濠州城里,那些默默为义军送粮送药的普通百姓。
文官席上,年过六旬的刘三吾突然老泪纵横。
他想起了建炎年间,那个在金兵刀下仍坚持教授《论语》的乡下塾师。
武将行列中,蓝玉死死攥着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这个曾经嘲笑戏子无义的莽夫,此刻却因几个青楼女子的气节而羞愧难当。
最震撼的是朱标。
向来温文尔雅的太子殿下竟失手折断了手中的象牙折扇。
他想起十年前微服私访时,那个宁愿饿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的乞丐,临死前还念叨着&0t;生是大明人,死是大明鬼&0t;。
在如此深入人心的舞台故事演绎下,这种卑微的人带着报国心的情绪瞬间感染所有人。
&0t;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颜色&0t;
&0t;台下人唱着,不见离别歌&0t;
当声音空灵的林月白这两句戏剧唱腔一出,整个场地仿佛被施了定身咒。
她的声音如同寒潭秋水,带着穿越时空的凉意,让所有听众都不自觉地打了个寒颤。
随着这两句唱词,漆黑的幕布缓缓升起。
舞台上的景象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冷气——原本雕梁画栋的青楼已化作焦黑的废墟,残垣断壁间还冒着缕缕青烟。
最震撼的是废墟中央,几具炭黑色的尸骸依然保持着生前的姿态:
班主的尸身蜷缩着,双臂却如铁箍般死死锁住百夫长的双腿。
她的十指已经炭化,却仍深深抠进敌人的皮肉。
在她身旁,小桃的尸骸保持着扑击的姿势,断裂的指骨仍卡在那个士兵的咽喉处。
更远处,老厨子的尸体张开双臂,用佝偻的身躯堵住了最后一道侧门。
&0t;杀!
杀光这些畜生!
&0t;
一个素来以儒雅着称的翰林学士突然拍案而起,双目赤红地嘶吼着。
这个平日里连蚂蚁都不忍踩死的读书人,此刻却像头暴怒的雄狮。
外围的百姓更是群情激愤。
一个背着婴孩的妇人突然冲向舞台:
“快救救那些姑娘!
&0t;几个太孙亲兵连忙拦住她,轻声解释这都是演戏。
那妇人怔了怔,突然瘫坐在地,嚎啕大哭:&0t;可当年当年真有过这样的事啊&0t;
朱元璋缓缓摘下翼善冠,露出满头的白。
这位铁血帝王此刻竟像个普通老人一样佝偻着背,用袖子擦拭着龙目。
马皇后早已泣不成声,手中的佛珠串突然绷断,檀木珠子滚落一地。
向来稳重的太子殿下此刻浑身抖,似乎看见了深爱的大明陷入火海之中,竟要扶着椅子才能站稳。
夜风呜咽着卷起未燃尽的纸灰,在废墟上空盘旋。
不知是谁带的头,观众席上突然响起压抑的抽泣声,这声音如同瘟疫般蔓延,最终化作席卷全场的悲泣。
就连维持秩序的亲兵们也红了眼眶,有个年轻侍卫甚至偷偷抹泪时被自己的佩刀绊了个趔趄。
当最后一句&0t;情字难落寞,她唱须以血来和&0t;的余韵还在梁间萦绕,林月白的声音突然转为哽咽。
她纤细的手指死死攥着衣角,指节泛白,仿佛要将这满腔悲愤都揉进骨血里。
&0t;戏幕起,戏幕落,谁是客&0t;
最后一个&0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