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跟家父学了些粗浅的拳脚功夫防身。后来得叶叔赏识,才略有机缘。”
“原来如此。”
秦云的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但并未放弃,又将话题引向诗词歌赋,边关战事。
“陈兄弟那首《破阵子》,当真是写尽了我辈军人的豪情与悲壮!‘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每每读起,都让秦某热血沸腾!只是不知,如今北地形势愈发严峻,边军将士的日子,怕是越发艰难了吧?”秦云叹息道。
陈锋神色一黯,沉声道:“何止艰难。据叶叔所说,除了叶家军,其他边军粮草不济,冬衣短缺。甚至朝廷拨下的军饷,经过层层克扣,能到士卒手中的,不足三成。将士们浴血沙场,保家卫国,身后却连妻儿老小的温饱都无法保障,实在是……令人心寒。”
秦云叹息一声,他对此也无能为力,只好转移话题。
“陈兄弟那首《登金陵揽月楼》,气魄宏大,意境深远,尤其那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实在是……振聋发聩啊!”秦云赞叹道,随即话锋一转,“只是,此句似有暗讽朝政之嫌,陈兄弟胆子也太大了些。”
陈锋淡淡一笑:“秦大哥说笑了。小弟不过是触景生情,感怀故都罢了。至于听者如何解读,非小弟所能左右。”
……
两人从《破阵子》的豪迈悲壮,谈到边军粮饷被克扣的疾苦;从《登金陵凤凰台》的怀古忧思,谈到大乾朝堂党争的内耗。
秦云虽是武将,但家学渊源,文采斐然,对朝堂之事亦有独到见解。而陈锋,则凭借着远超这个时代的眼光和知识储备,应对自如。
他时而引经据典,展现出扎实的文学功底;时而对军政要务提出一些新颖而大胆的看法,比如“兵马未动,情报先行”、“以商养战,互市制夷”等等,让秦云听得是眼界大开。
秦云越谈越是心惊,越谈越是欣赏。他发现,眼前这个年轻人,不仅文采斐然,对天下大势的见解,对军国要务的认知,竟是如此的深刻和独到,远超同龄人,甚至比朝中许多饱学之士还要透彻!
叶承听得直打哈欠,低声对关无情道:“云大哥跟陈哥说这些弯弯绕绕的,听得我脑壳疼。还不如打一场痛快。”关无情没理他,目光却紧紧锁在厅内两人身上,尤其是秦云看陈锋时那偶尔流露的困惑与探究的眼神,以及陈锋应对时某些下意识的小动作。
没一会儿,叶承的想法就实现了。
言语试探之后,秦云只觉得胸中豪气顿生,意犹未尽。
“陈兄弟,你我光说不练,未免无趣!”他站起身,眼中战意升腾,“听闻陈兄弟武艺不凡,更兼有叶承兄弟这等天生神力的猛将在侧,秦某心中技痒难耐,不知可否赏脸,到演武场上,你我切磋一二?”
陈锋笑着点头:“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叶承早就按捺不住了,一听要打架,眼睛都亮了,猛地站起来:“好啊好啊!云大哥,我早就想跟你比划比划了!”
陈锋笑着拦住他:“你急什么。秦大哥是客,既然点名要和我切磋,自是我先上。”
关无情依旧面无表情,但眼神中也闪过一丝兴趣。
镇北侯府的演武场上,兵器架上刀枪剑戟,一应俱全。
秦云随手从兵器架上取下一杆方天画戟,长戟在手,他整个人的气势瞬间一变,一股霸道绝伦的威势冲天而起。
陈锋也取了一杆长枪。两人在场中站定,空气仿佛凝滞了一瞬。
“陈兄弟,请!”
“秦大公子,请!”
话音未落,秦云已然动了!他手中方天画戟如猛虎下山,势大招沉,大开大合,一招一式,都带着摧枯拉朽的霸王之威,向着陈锋席卷而来!
陈锋眼神一凝,不退反进!他将从叶青鸾和叶擎苍那里学来的叶家枪法施展开来,枪出如龙,灵动精妙,守中带攻。面对秦云狂风暴雨般的猛攻,他看似处处守势,却总能在最关键的时刻,以最精妙的角度,化解对方的攻势,并予以凌厉的反击!
“好!”叶承在场边看得兴奋,大声喝彩。
两人枪来戟往,斗得难解难分。
陈锋越打越是心惊,秦云的戟法,霸道绝伦,威力无穷。但更让他心惊的是,他发现,秦云的戟法,他竟有种说不出的熟悉感!仿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