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植被茂密,是市民登山健身的好去处。
-兴安区:位于鹤岗东部,是重要的能源与化工基地,拥有鹤岗电厂、兴安煤化工园区等大型企业,为城市经济提供强劲动力。兴安区的“松鹤生态新区”是近年来重点建设的宜居片区,规划了学校、医院、公园等配套设施,环境优美,成为市民购房的热门区域。
-东山区:面积最大的市辖区,横跨山区与平原,既有煤炭资源,又有农业用地。东山区的“鹤岗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级生态景区,森林覆盖率达82%,拥有松树林、白桦林等景观,是避暑与康养的胜地;同时,东山区也是鹤岗的农业产区,种植玉米、大豆等作物,农产品加工产业初具规模。
-兴山区:鹤岗最西部的城区,与伊春市接壤,以煤炭开采与木材加工为传统产业。兴山区地处小兴安岭余脉,山林资源丰富,近年来依托生态优势,发展了林下经济,种植木耳、蓝莓等特色农产品,同时开发了“青山旅游区”,吸引游客体验山林风光。
(二)两县:三江平原的生态与边疆风情
-萝北县:位于鹤岗市东北部,北临黑龙江,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隔江相望,边境线长146.5公里,是鹤岗唯一的边境县。萝北县地形多样,北部为黑龙江沿岸平原,中部为丘陵,南部为湿地,生态资源丰富,拥有“黑龙江三峡国家森林公园”“嘟噜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等景区。作为边境县,萝北县的“名山口岸”是国家一类陆路口岸,与俄罗斯的阿穆尔捷特口岸隔江相对,是中俄贸易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同时,萝北县的“太平沟古镇”是清代“黄金之路”的起点,保留了大量清代淘金遗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绥滨县:位于鹤岗市东部,松花江与黑龙江交汇处的三角洲地带,地势平坦,是三江平原的重要粮食产区,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绥滨县的耕地面积达150万亩,主要种植水稻、大豆、玉米,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同时,绥滨县濒临两江,渔业资源丰富,盛产鲤鱼、鲫鱼、鳇鱼等淡水鱼,“绥滨白鱼”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内的“月牙湖中国北方民族园”集中展示了满族、朝鲜族、赫哲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与生活习俗,是了解东北少数民族风情的好去处。
三、经济发展:从资源依赖到多元转型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鹤岗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依赖煤炭—面临转型—多元发展”的历程。近年来,鹤岗市立足资源禀赋与生态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从“黑色能源”向“绿色生态”“特色制造”转型,逐步构建起多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一)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中焕发新活力
煤炭产业仍是鹤岗经济的重要支柱,但已从“粗放开采”转向“绿色高效”。鹤岗矿业集团通过引进智能化采煤设备,建设“数字矿山”,将采煤效率提升30%,同时减少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煤炭深加工领域,鹤岗发展了煤化工产业,将原煤转化为甲醇、乙二醇等化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2023年,鹤岗市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产值达18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5%,仍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电力产业是鹤岗的另一传统优势产业。鹤岗电厂是黑龙江省重要的火力发电企业,总装机容量达240万千瓦,通过技术改造,电厂的脱硫、脱硝效率达95%以上,实现了清洁发电;同时,鹤岗利用丰富的风能资源,在萝北县、绥滨县建设了风电场,2023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市总发电量的15%,能源结构逐步优化。
(二)新兴产业:生态与特色产业的崛起
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鹤岗的生态旅游、绿色农业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2023年,鹤岗市接待游客量达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30亿元,其中“黑龙江三峡”“嘟噜河湿地”“鹤岗国家森林公园”等生态景区成为热门打卡地;同时,鹤岗开发了“工业旅游”线路,游客可参观矿山遗址、煤矿博物馆,体验矿工生活,感受工业历史。
绿色农业是鹤岗县域经济的核心产业。萝北县与绥滨县依托三江平原的黑土地,发展有机农业,种植有机水稻、大豆等作物,“萝北有机米”“绥滨大豆”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同时,鹤岗发展林下经济,种植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