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四伏。
当皇嫂在他兄长灵前声泪俱下地请求他登基时,他的内心五味杂陈。
那犹豫的神情,写满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恐惧。
他深知自己能力有限,难以承担起拯救大明这副沉重担子的重任,甚至一度想拒绝。
毕竟,大明的局势已然病入膏肓,积重难返。
然而,他又清楚地知道,福王昏聩无能。
若皇位落入福王之手,大明恐怕撑不了多久便会走向灭亡。
在这两难的抉择中,他最终还是无奈地登上了皇位,带着一丝希望,试图力挽狂澜。
崇祯皇帝登基后,也并非毫无作为。
他心怀壮志,一心想要重振大明雄风。
为了整顿朝纲,他毫不手软地杀了一些大臣,试图以此来打击腐败,重树皇权威严。
然而,他却始终不敢真正得罪天下读书人。
在他看来,读书人是国家的根基,是治理天下的重要力量。
于是,他不断给衍圣公孔胤植加各种荣誉称号,试图以此来讨好读书人,让他们支持自己的改革。
他以为,这样既能对大臣们施以威严,又不会恶了读书人。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
为了应对辽东的战事和财政危机,他不断给农民加码,增加辽饷税。
这一举措,如同在干柴上浇油,彻底点燃了农民心中的怒火。
百姓们在沉重的赋税压迫下,生活苦不堪言,最终被迫揭竿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