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
里面最特别的是加入“燕窝灰”也就是燕窝煅烧后的炭化物,说是既能固肠止痢,又能中和藤类药材的苦寒之性,避免伤及小儿脾胃,方言感觉这与北方用灶心土止泻的思路相似,却因地域资源改用名贵药材,可见何家写这方子的人,早年在南洋的行医风格。
另外还有《香茅消积膏》治小儿疳积伴肌瘦腹大。
主治针对长期消化不良、面黄肌瘦、腹大如鼓的疳积患儿,尤其适用于饮食不节如过量食用水果、油腻海鲜引发的“湿热型疳积”。
用药很有独特性弃用传统鸡内金、神曲,改用南洋香茅根理气消积,自带芳香,小儿易接受与炒莱菔子配伍,既去湿热又促消化。
并且加入“椰壳炭”也就是椰子壳煅炭,研磨成粉后与蜂蜜调膏,敷于患儿脐部,通过透皮吸收辅助消积。
这种“内调加外贴”的用法,融合了南洋的草药外治经验,与中医“脐疗”思路异曲同工。
除了这些外还有《七宝镇咳汤》针对百日咳患儿剧烈痉挛性咳嗽,也就是那种孩子咳至面红耳赤、涕泪交加,甚至呕吐,方子上面写了,尤其对夜间咳甚、难以安睡的患儿效果明显。
最后还有个《珍珠开噤方》治小儿热病后期噤口不食,主治小儿患热病如麻疹、水痘后期,高热退后出现的不思饮食、口燥唇裂、精神萎靡,甚至拒食饮的“噤口”症状。
这些秘方的独特性在于既保留了中医“辨证施治”的核心,又大量融入南洋的本土药材和民间疗法,甚至能看到东南亚族群用药习惯的影子。
方言翻到最后一页,发现角落有行小字:“丁丑年于吉隆坡救荷兰领馆幼子,以此方得信。”
丁丑年?
方言算了下,应该是1937年那会儿。
他愣了一下,难道是何佑自己的方子?
想到他说过之前出国最早的时候确实是去的南洋,然后才辗转去了英国,现在看起来也有这个可能。
接下来,方言又看了看他箱子里的其他物品,当然是没有黄启明那么奢华不过还是有套别叫特别的针。
那是一个巴掌大的牛角盒,打开后里面装着十几枚磨得光滑的针,针尾刻着螺旋纹,针身细如发丝,盒子上面还有一行字“牛尾针”。
方言捏起一枚针,指尖能感受到针身的温润,显然是常年摩挲的缘故,不过他没找人试验,也不知道这东西到底有什么奇特的,这些东西都是要交公的,方言现在可以做的,也就只是把里面的文稿内容完全记下来。
方言配合着祝卫国同志把所有的东西都做了鉴定后,写了一个单子下来。
然后祝卫国就打算带着东西回去了。
方言出去送他,顺便询问了一下现在的审问进度。
祝卫国对着方言说道:
“敌人比我们想象中的要硬,现在还在顽抗,说自己是英国身份,过来也只是走正常的路子想要和你做生意,至于联系这边的人,那是因为之前确实在国外有过联系,也就只认识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