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那可是华国金融的活化石!
半点不夸张的说,现有股市的投资框架,就有他的贡献。
虽说鲍星纬不是院士,但他成为不了院士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华国的金融体系建立较晚,只有金融数学领域院士席位,还没有设立价值投资领域院士席位。
在学术界,亦或者说金融界,基本默认鲍星纬是院士。
能让院士帮忙举话筒,这怎能不让人吃惊。
“看得出来,老鲍是真的喜欢张扬,这实在有点太夸张,居然连亲自举话筒的事情都干出来了。”厉以宁目光看向身旁的曹凤岐道。
“有没有一种可能,张扬是出来历练的?如果他是老鲍的接班人,未来就必定要回金融智囊团。”曹凤岐小声回应。
“有可能。”
厉以宁认同了这个说法。
金融智囊团的年轻一辈,目前有大半都不在体制内,他们可能在日本,可能在美国,也有可能在东南亚的某个国家。
为什么分散?
原因很简单,他们在学习和了解全球资本市场的运行规律,取长补短,才能实现长远发展。
而在厉以宁和曹凤岐身后座位,王兴邦揉了揉眼睛,不敢相信台上那幕是真的。
让鲍星纬举话筒,这简直匪夷所思,闻所未闻!
如果可以的话,他都想上台替鲍星纬举着。
别说厉以宁、曹凤岐和王兴邦了,此时张扬都愣了半秒,但很快他就回过神,感激地看了鲍星纬一眼,然后快速把自己话筒放到座椅旁边,双手左右拉伸橡皮筋。
“股市和经济的运行规律就像是这条橡皮筋,左右扩张到极限,然后收缩回来,换了个上下方向继续扩张,循环往复。”
只见张扬在把橡皮筋左右拉伸到极限后,缓缓回正,又上下拉伸到极限,循环了几次。
“股市的上涨同理,指数每涨1点,就会给橡皮筋施加一个力,当抵达极限,它就会收缩回来,然后朝着另一个极端去运行,这就是江恩角度线的核心原理。”
“无论是投资,还是创业,亦或者购置车房,都可以参考江恩角度线的核心运行逻辑,单边上涨和下跌是不存在的。”
在演示完,张扬目光看向鲍星纬,微微颔首,以示感激。
鲍星纬收回举着的话筒,只是简单笑了笑。
拿起放置在座椅旁边的话筒,张扬看向提问的尹怀安道:“A股这轮超1800点的上涨,就像是刚才紧绷到极致的橡皮筋,它需要收缩,然后朝着另一个方向去运行,这就是我的另一个看空逻辑。”
“感谢你的发言。”
尹怀安微微颔首道。
他还能说什么?
他还敢说什么?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