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怀中取出《无命录》,翻开一页,指着其中一段文字给她看:
>“壬辰年冬,遇哑女阿菱,手书曰:‘我想唱歌。’其母焚其炭笔,谓‘女子开口,家门不幸’。三年后闻其投井,尸旁留半截焦木,上划‘歌’字。”
女子盯着那行字,瞳孔骤然收缩。她手指颤抖,碗中药粉洒落些许。随即,她猛地闭眼,再睁开时,眼中光芒已逝,恢复呆滞。
两列人依旧沉默,像从未出现过一般退入雾中,消失不见。
冯雪和苏晚对视一眼,心中俱明:这些人尚未完全死去,尚存一丝挣扎。否则,不会有人递出那一碗迟疑的药。
深入谷中,建筑显现。并非牢狱模样,反倒像是精心布置的村落:青瓦白墙,庭院整洁,孩童在院中玩耍,老人坐在檐下晒太阳。若非万籁俱寂,真如世外桃源。
然而细看之下,处处透着诡异。孩童游戏时不笑不出声;老人晒太阳时眼神涣散,口中喃喃念诵同一句话:“我不说,我不问,我很好。”每户门前挂一小铃,一旦有人发声,铃响即止,立刻便有黑衣人现身带走。
他们在村尾发现一间破屋,窗棂断裂,门板歪斜。推门而入,屋内积尘厚重,唯有一张木桌尚干净,桌上放着一面铜镜,镜背刻字:
>“照我者存,忘我者亡。”
冯雪拿起镜子,忽然听见身后传来极轻的脚步声。转身一看,是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赤脚站在门口,手里攥着一根烧焦的树枝。
他不开口,只用树枝在地上划字:
>你们会说话?
冯雪蹲下身,点头。
男孩眼睛亮了一下,又迅速环顾四周,确认无人后,继续写道:
>妈妈昨天被带走了。因为她梦见自己哭了,醒来时脸上有泪。他们说,做梦也不能有情绪。
冯雪心头一紧。
他取笔写下回应:
>你会写字?是谁教你的?
男孩摇头,指了指脑门,然后在地上画了个圆,中间点一点,再画一道向下弯曲的弧线。
“心……学?”苏晚解读,“你是自己学会的?”
男孩用力点头。接着,他在地上画了一棵树,树下有个大人,正把一本书埋进土里。又画了一个小孩,偷偷挖出来,躲在被窝里看。
“有人曾反抗过。”冯雪低声说,“哪怕失败了,种子也没死。”
当晚,他们藏身于破屋之中。小男孩送来一点干粮和水,临走前忽然抱住冯雪的腿,眼泪直流。冯雪明白他的恐惧,轻轻拍着他瘦弱的肩。
“你想说什么?”他问。
男孩咬唇良久,终于抓起炭条,在墙上写下三个歪斜的大字:
>我不想死。
冯雪凝视着那三个字,仿佛看见千万个未曾出口的名字,在黑暗中嘶喊。
次日清晨,他们决定行动。
趁着浓雾未散,冯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