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恨不得把房顶都给掀翻。
一大爷和三大爷则被围在人群中间,看这样子出的事儿不小啊!
“二大爷回来了!”
李婶眼尖,第一个瞅见推着自行车进来的二大爷,赶紧喊了一嗓子。
“大家赶紧让条道,这事我也跟你们说不清,让二大爷跟你们说。”
街坊邻居赶紧让开一条道,许峰把自行车停好,走进街坊邻居的包围圈。
一问才知道,大家伙聚在前院儿是为了粮食的事儿。
今天是供粮日,有了以往的教训,天还没亮大家伙就早早爬起来去粮站排队。
还有更夸张的,凌晨三四点阎埠贵就把阎解成叫了起来去粮站排队。
加上提前过去的时间,有些甚至夸张到排了四五六个小时才买到粮食。
虽然休息日没休息成,但好歹也买到了粮食。
可问题的关键就出在这儿,粮站限量供应,买到手的粮食差不多每个人的口粮比上一个月又少了五斤。
可别觉得这5斤只是个小数目,跟去年相比差不多每个成年人整整少了10斤口粮。
上个月都可丁可卯的过日子,到了月底那锅里的粥都稀的看不成。
这个月又少了五斤,岂不是月底连稀粥都没得喝。
民以食为天,这么大的事儿街坊邻居不闹起来才怪,纷纷催着易中海去街道那里要个说法。
院儿里人不懂,难道易中海还不懂。
每个人的口粮少了5斤又不只是针对他们这个院儿,而是整个四九城都是这样的情况。
上面已经决定好的事情,他一个院里的管事大爷就算去反应能有啥用?
就算是硬着头皮去问一下,最后也只会得一个安慰好群众的回答。
所以易中海扯着嗓子跟大家伙解释,说了半天依旧没啥用。
好在这个时候二大爷回来了,许峰在街道办上班说的话可比他要更服众。
“各位叔叔婶婶们,大家先别吵听我说,等我说完你们就明白是咋回事了。”
许峰特意把分贝放大,扯着嗓子直接把大家伙的声音压了下去。
大家也都知道二大爷在街道办上班,了解的情况肯定要比一大爷三大爷要多,所以一个二个非常默契的不再吭声。
瞬间,整个前院安静了下来。
就这么简单的镇住场子跟刚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说,这个院现在谁说话好使再明显不过。
“我知道,从前几个月开始大家日子都是过得紧巴巴的。甚至连淘米水都舍不得倒,生怕把粮食里面为数不多的营养给冲走。
这个月口粮又少了五斤,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