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任,守护大宁百姓乃是我等的使命。任何敌人都不足惧,只要我等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定能将其击退,还大宁一片安宁!”朱权的话语激昂澎湃,如同一把燃烧的火焰,点燃了每一位士兵心中的热血,士气大振。
在训练士兵的同时,朱权还带领周小叨等亲信前往西北边境实地勘察。他们穿梭于崎岖的山路之间,不畏艰难险阻,仔细观察地形,标记出适合设伏和防御的地点。朱权心中渐渐有了应对之策,准备在敌军常出没的要道设下暗哨,一旦发现敌军,便利用地形优势进行围堵。
与此同时,医馆里也发生了一件感人的事。一位老妇人带着受伤的孙子前来求医,可身上却凑不出足够的诊金。徐书瑶见孩子伤势严重,没有丝毫犹豫,便让医馆伙计赶紧救治。在治疗期间,徐书瑶还时常亲自去看望孩子,悉心照料。老妇人感激涕零,逢人便夸徐书瑶的医者仁心。这件事在大宁城中传开,徐书瑶的名声愈发响亮,她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作为医者的信念。
徐书瑶的贴身暗卫灵鹫,听从朱权的命令,暗中收集北元小股势力的情报。灵鹫身形矫健,如鬼魅般穿梭于边境各地。他擅长隐匿行踪,精通各种追踪和窃听之术。此次,灵鹫为摸清敌军的行动规律,悄悄潜伏在西北边境的山林中。他连续几日观察敌军的出没路线和营地布置,发现这些小股势力虽然人数不多,但装备精良,行动谨慎,且擅长游击战术,时常出其不意地袭击百姓。灵鹫凭借着高超的技艺,成功避开敌军的巡逻,获取了关键情报并带回给朱权。
不久后,斥候传来消息,一支北元小股部队正朝着大宁西北边境的一处要道行进。朱权得知后,立即率领一支精锐部队前往设伏地点。他身着战甲,手持长枪,骑在一匹矫健的战马上,眼神坚定而锐利,仿佛能洞察敌军的一举一动。此刻的朱权,宛如战神下凡,浑身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气势,那俊朗的面容上写满了坚毅,他的身姿在日光下被勾勒出一道坚毅的轮廓,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
当北元小股部队进入伏击圈后,朱权一声令下:“出击!”顿时,喊杀声四起,士兵们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军。朱权一马当先,长枪舞动,如蛟龙出海,瞬间便刺倒数名敌军。周小叨紧随其后,手中大刀挥舞,虎虎生风,与敌军展开激烈搏斗。在朱权的指挥下,士兵们紧密配合,如同猛虎般勇猛无畏,成功将这股北元小股势力击退。
战后,朱权并没有放松警惕,他深知北元小股势力可能还会再次来袭。于是,他继续加强边境防御,增加巡逻频次,同时对士兵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士兵们的战斗技能和应变能力。
徐书瑶在城中时刻关注着战事进展。她利用自己的医馆,设立了临时伤兵营,安排医术精湛的大夫随时待命。还组织城中的妇女,为将士们缝制棉衣和绷带。“将士们在前线风餐露宿,咱们要让他们感受到后方的温暖。”徐书瑶一边指导着妇女们缝制,一边说道。然而,城中也有一些百姓对战争充满恐惧,他们担心战火会蔓延到城中,开始有了逃离的想法。这给城中的稳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徐书瑶一边安抚百姓,一边努力维持着医馆的运转,她深刻体会到战争对百姓生活的巨大影响,也更加渴望和平的到来。
随着又一次北元势力小规模侵袭被成功抵御,大宁迎来了一段相对平静的日子。朱权趁着这段时间,对军队进行了更为系统的改革和训练。他深知,战争带来的伤痛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灵上的,而和平的珍贵,只有在经历战争的残酷后才能深刻体会。在王府的书房中,朱权时常陷入沉思,他开始思考如何从根本上减少战争的发生,让大宁的百姓能永享太平。
徐书瑶这边,医馆的生意愈发兴隆。她不仅治愈了许多前来求医的百姓,还将自己治疗疤痕的药膏配方分享给了其他有需要的医者。她的名声越传越远,甚至有外地的患者慕名而来。但徐书瑶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她明白,自己的医术之路还很长。在与患者的接触中,她看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这更加坚定了她追求医术精进,为更多人减轻痛苦的决心。
然而,平静的表面下,暗潮依旧涌动。王妃察觉到了朱权与徐书瑶之间的感情,心中醋意大发。她联合自己的家族势力,在王府中对朱权施加压力,试图让他断绝与徐书瑶的往来。朱权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一边是深爱的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