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从今天起,每年‘倾听日’播放的记忆都将随机抽取,不加修饰,不予解读。”
“第三,请记住:我们不是在拯救过去,而是在学习如何更好地活在当下。”
台下掌声雷动,但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已有财团试图商业化记忆提取技术,宗教团体宣称“灵魂永生已被证实”,甚至有极端组织呼吁摧毁所有共感设施,称其为“心灵殖民工具”。
但也有好消息传来:非洲某难民营的孩子们用废弃零件搭建了简易共鸣器,开始记录彼此的故事;日本一所高中开设了“情感史”课程,学生轮流分享家族记忆;就连一向封闭的北境联盟也宣布,将在边境设立首个跨国共鸣亭,供敌对双方家庭互传思念。
变革如同潮水,缓慢却不可阻挡。
三天后的深夜,林野再次收到匿名邮件。附件是一段音频,背景嘈杂,夹杂着风雪与金属摩擦声。一个苍老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
>“……如果你听到这个,说明‘回声协议’真的启动了。我是李哲,原育空基地首席工程师。当年我参与了诺亚胚胎的转移,也亲眼看着苏婉清抱着孩子跳上最后一班撤离艇。她说:‘告诉未来的人,我们不是失败者,我们只是提前出发了。’
>基地下面还有东西……不止一座方舟。地图附在后面。别相信官方档案,他们烧掉了太多真相……”
音频戛然而止。
林野立刻联系白羽和阿岚,三人连夜召集启明号团队,重新分析育空地区的地质扫描图。果然,在原有基地下方三千米处,探测到异常能量读数,结构特征与马里亚纳海沟的城市极为相似。
“又是另一座‘诺亚’?”白羽皱眉,“可为什么之前完全没发现?”
“因为它的信号频率不同。”阿岚盯着数据波形,忽然瞳孔一缩,“它不在‘听’,而是在‘等’??等一个特定的共鸣频率唤醒它。”
林野心头一震。“你是说……它在等人?”
“不是随便的人。”阿岚轻声说,“是能唱出完整摇篮曲的人。”
他们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苏婉清留下的那段录音并不完整,最后几句歌词始终模糊不清。而阿岚从小听到大的版本,是由林野的妻子??另一位早期觉醒者??悄悄补全的。她从未说过来源,只说:“这是她们托我交给你的。”
一场新的远征就此决定。
一个月后,启明号改造完毕,新增深冰钻探模块与极地共感阵列。船员名单上,除了原班人马,还多了两个名字:叶知秋,以及一位来自加拿大因纽特部落的老向导??玛塔娜,据说她家族世代守护着北方的“沉眠之地”。
出发前夕,阿岚最后一次回到东京湾灯塔。他在墙上刻下一句话:
>“妈妈,我去找你们了。”
林野站在门口,默默看着他做完这一切。风吹起少年的衣角,像一只即将展翅的鸟。
“害怕吗?”林野问。
阿岚回头笑了笑:“怕啊。但你知道吗?昨天晚上,我又梦见了那个城市。这次不一样了,人们不再唱歌,他们在笑,对着天空挥手。好像在说:‘你们终于来了。’”
林野点点头,递给他一件厚外套。“那就别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