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修建中都的民夫,那些雪片般飞出的宝钞背后,是万千农户被掏空的米缸。
老皇帝面皮涨得紫红,茶盏当啷落地。
原来他引以为傲的治国良策,竟是刮骨吸髓的毒计!
药炉腾起的白雾中,朱元璋第一次看清了自己龙袍上沾着的民脂民膏。
这个曾用铁腕整顿吏治的帝王,此刻佝偻着微微发抖,如同被暴雨淋湿的老农。
……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这个曾用“高筑墙、广积粮”夺取天下的帝王,此刻却像个蒙童般发问:“若换作你坐金銮殿,现下当如何?”
马天没好气瞪眼:“老黄,你紧张个啥?若我是朱元璋,直接放弃大明宝钞。”
“如果一定要执行呢?”朱元璋认真问。
马天也被他提起了兴趣,用他前世那点金融知识思考。
发行宝钞,金银本位制几乎不可能实现。
大明没有那么多金银,何况,洪武朝税收以实物为主,农民无足够金银纳税。
他沉思了好一会儿:“老黄,我就跟你探讨探讨,我也不知道对不对。”
于是,他滔滔不绝开始讲解。
首先是夯实信用根基:建立“类准备金”机制。
实物锚定,以洪武朝丰沛的官仓粮食、盐引为抵押,规定“一贯钞兑米一石”或“兑盐十斤”,在各省设“宝钞兑物所”,确保百姓随时能用宝钞换生存必需品。
朱元璋立马反应过来:“发钞如发粮票,库里囤粮保兑,民信钞如信粮!”
马天点点头,继续分析。
限制发行量,挂钩经济总量。
统计全国年粮产量、商税总额,设定宝钞年发行量不超过粮食总值的1/3。
朱元璋明白过来:“十锅饭只发三锅饭票,绝不多印!”
马天继续讲解。
严控流通循环,强制闭环管理。
税收“只进不出”回收宝钞。
要求田赋、商税全收宝钞,官员俸禄、军饷按“钞七钱三”发放,形成“朝廷发钞,民间流通,税收回收”闭环。
朱元璋一拍大腿:“发出去的钞,得用税再收回来,不能只放不收!”
马天摊手,接着道:“分段废止旧钞,防通胀堆积每十年发行新版宝钞,旧钞兑换时需缴纳5%‘火耗’,过期旧钞作废,逼迫市场定期出清冗余货币。”
朱元璋理解:“旧粮票十年一换,收点损耗费,防假钞囤积!”
他越听越激动,拍着马天肩膀:“户部就该请你去做尚书。”
马天摇了摇头:“老